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程云杰)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人还是从国际视野出发,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会,既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充满期待,也看到它的瓶颈与短板。
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任何时候做投资,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股权投资,千万不能盯着股市,否则一定会误判,因为没有人能知道股票价格怎么变化。做投资,还是市场规模最重要,产品服务领先很重要。
中国股市进入深度调整后,很多人担心投资业进入“寒冬”,担心市场上的创新需求难以获得资本支持。熊晓鸽却认为,经济不景气、股市低迷正是投资人播种的时候。
回顾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在硅谷看项目的经历,熊晓鸽说,那时候创业者获得资金比较容易,项目价格也高,很多商业计划做的不仔细,但是真正超级一流的互联网公司都不是在股市泡沫时期投资的。
他认为,当前中国老牌互联网上市企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规模。“这是国内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幸运,但也要看到,以技术为导向的互联网企业仍然非常少,并且以B2C居多,还缺乏真正领先的技术创新。”
熊晓鸽认为,面向企业提供更创新高效的技术服务是未来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向。
他说,互联网企业应更多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去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服务,为它们在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凯鹏华盈是一个跨境基金,它的中国基金主管人周炜在拓展中国业务时一直坚持对中美两个市场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就互联网产业而言,大约在2010年后,中国企业的创新进化速度已远超美国。
“我记得团购模式问世后,中国在三个月内出现了5000家团购公司,但是美国团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几十家地域性公司。如此激烈的竞争使我们的企业比美国或者亚洲很多国家的公司更具狼性,也使未来的发展存在更多不确定性。”他说。
周炜认为,创造长期价值将是中国企业家在高速进化环境下应对这个不确定世界的利器。
“因为我们的进化非常快速,所以我们能够不停地调整模式、调整服务,用这种调整来适应用户、提供给用户,甚至在用户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先满足他的需求。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尊重道德的边界。”他说。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一直看好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她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提出,中美市场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前者具有人口红利。她举例说,亚马逊在美国做生鲜,小心翼翼,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做,就是因为前面已经有很多失败的案例,而中国的人口密度大,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挨着做,定单到户就能赚钱。
“电商还有最后一个堡垒,那就是生鲜,拿下了生鲜就能拿下天下。”徐新说。
虽然在很多投资人看来,传统行业都具有通过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的机会,但也有人提出在这一轮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浪潮中,互联网的声音似乎太大了,资本还应更多关注工业制造业的创新。
Sinofund资本管理机构管理合伙人元志中说,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还是要加快工业科技创新、发展节约型经济,特别是要研究什么样的工艺、材料、生产方式和产品设计结构能更好地降低工业制造品的能耗。
“这个过程涉及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科学研究工程的各个方面,需要一代代工程师和学者的知识积累和技术更新,摆在投资人面前的难题是用什么样的指标去衡量创新,如何通过资本的力量去引导创新。”他说。
元志中提出,欧美有不少企业已把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融入到工业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各个环节。“这种创新的欲望由社会责任感驱动,失去了这种驱动力,创新就很难创造长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