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目前可以说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总市值达298.94亿元,在全球机器人公司排位第三,仅次于瑞士ABB和日本的发那科。作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典型代表,新松是如何一路发展而来的呢,它能为中国的其他机器人企业带来怎样的参考经验呢,它自己又遇到了哪些困境呢?
新松虽隶属于中科院,但其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起步太晚,技术也差,新松创立时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连创始人曲道奎都笑称新松当年就是个“三无”企业。
1.前身: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器人是上世纪一项重要的发明,1959年在美国世界上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了,此后各国都争相展开机器人的研究,应用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地拓展。
中国的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1958年成立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1972年才开始机器人的研究工作。1993年由国家计委批准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研究中心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和技术转化。
后来,研究中心的工业机器人部分在2000年产业化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于同年7月10日在沈阳成立,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生产。从诞生开始,新松就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
2.“新松”其人
新松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已故老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新松而命名的,他也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他是我国机器人研究开拓者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研究,领导并直接参与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研制;领导开发出水下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新型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品,创建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组建机器人示范工程和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参与国家863计划的制定,连任四届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为我国CIMS和智能机器人研究发展和跻身世界行列做出了成就和贡献。
在为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方面,蒋新松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研究机器人的学者也担负起了重任。80年代,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学课程还没有教材,授课的所有内容几乎都是蒋新松到国外交流、考察、开研讨会得到的最新消息,同时他还会四处搜罗会刊、课题研究做成幻灯片,便于讲解。
新松成立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曲道奎,同时也是蒋新松院士的学生,便接下了掌门人的重任,一转眼已经17年了。像今天的许多创业者一样,曲道奎可以说一手把新松拉扯大,这17年背后有辛酸往事也有值得令人兴奋的成绩。
曲道奎本科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今吉林大学),198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师从蒋新松。之后曾到德国萨尔大学(Universitaet des Saarlandes)电子技术系系统理论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从事神经元网络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
从德国归来后,曲道奎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任机器人研究开发部部长, 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
2000年新松成立后,掌门人曲道奎就开启了一位学者的漫长商场闯荡之路。据他回忆,成立的最初5年,新松是典型的“三无公司”――无产品、无市场、无场地设施。曲道奎曾调侃这段经历:“就像刚结婚一样,成家后就要想办法立业。当时最关键的是文化转变,将中科院的研究所文化转变到企业文化,同时尽快将原有的技术积累转化为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完成原始积累。此外,组织架构、现代化企业管理要不断补短板。”
曲道奎认为企业的创新分为两种:市场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是市场已经有什么就跟着去做什么,做好了企业会快速赚钱,中国绝大数企业都这样,但一个创业的科学家应该搞的是技术驱动型创新,要从无到有,改变世界。
于是,新松在曲道奎的带领下,一直走在技术驱动型的道路上。到2009年新松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人才和创新优势,拥有雄厚的研发能力,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00多项,专利近百项。同时,新松也在不断拓展新业务,但都基于自动控制的核心技术。
新松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在装备制造技术上探索,生产的传统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仓储物流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装配检测生产线。同时,新松还拓展了新领域,在机车制造、铁路、隧道、快速交通、IC装备和能源等热点领域进行超前研发。
除了研发上在国内超前,新松在国际市场上也为中国机器人企业起了表率作用,尤其是新松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2007年新松与美国通用汽车签订AGV供货合同,为通用汽车在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生产基地提供AGV机器人,打破了中国机器人无出口的历史。随后,新松继续巩固其在移动机器人上优势,2010年已占据国内95%市场。
如果说2009之前,新松的业务主要在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流程制造方面,那么当新松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它不仅成为上市机器人第一股,还将业务逐步拓展到服务机器人领域。2010年新松了两款服务机器人,同时新松已能够制40多种机器人,产品涉及IT、机械、电子等领域,部分产品还用于军工、IC装备科研等高精尖领域。
2013年,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新松开启了全面加速的道路。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使新松意识到单打独斗并不行。于是在2014年,新松与海信合作研发智能机器人,与施耐德合作研发并联机器人,同时新松还与日立公司签署新加坡汤申地铁线合作项目。同年在杭州、青岛建立新的工业园区,并在沈阳建立了占地6万平方米的机器人智慧园,它也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技术方面,新松公司国内首创智能移动机器人双车联动技术,自主研发的复合型机器人也开始量产。
在为企业培育人才方面,新松在2015年东北大学、沈阳自动化所、新松公司合作建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企业孵化技术人才。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新松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服务机器人方面新松也正积极研发布局。去年,新松与英特尔合作推出了服务机器人“松果三剑客”,即松果Ⅰ号(促销导购机器人)、松果Ⅱ号(引领讲解机器人)和松果Ⅲ号(迎宾展示机器人)。除公共服务机器人“松果”系列之外,新松公司还推出医疗机器人“松康”系列,陪护型机器人“松友”系列,教育机器人“松宝”系列产品。
新松隶属于中科院,目前股权比例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仍然是其大股东,占股25.27%。国有控股以及依托科研机构的特殊身份使新松在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上,多了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新松公司人员结构中70%以上的为技术研发人员,这种人员结构给新松带来的好处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们专心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新松公司负责对接产品落地,做产业化探索。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目前也正有许多科技公司在进行探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能听到许多公司和高校联合成立研究机构的消息。
1.组织结构
上面说到的四大区域总部负责区域工作,青岛是北方区域总部,杭州负责覆盖南方区域、上海总部负责国际业务、智能驱动总部位于沈阳,它也是集团总部所在地。此外,新松在全国各地还成立许多下属区域总部,如西安、武汉、成都、广州等区域总部。据曲道奎介绍说,每一区域按照创新、金融、产业、教育“四位一体”来发展,其下还设有应用、服务子公司来支撑业务发展。
2.业务架构
目前,新松重点发展四大业务板块:
(1)工业机器人:产品负载范围在4kg-500kg之间,主要面向弧焊、点焊、搬运、喷涂、装配、码垛、研磨、抛光等应用类型。此外,新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进行升级,2017年上半年,其新产品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和双臂作业机器人已实现小批量的销售,主要应用在3C等精密制造领域,并联机器人也因速度快、精度高、刚性强等特点, 在分拣、包装等领域应用 。据2016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工业机器人领域仍是新松最大的业务收入来源,占比达32%。
(2)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新松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以及自动化冲压生产线都达国际水平,这一项占比2016年业务营收32%。
(3)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新松智能物流系统在电力、轮胎、烟草、食品、医药、轨道交通等民生行业都有应用,并赢得过多项大奖及荣誉。目前,国内的电商京东和阿里系菜鸟的智慧仓系统都是新松提供的。此项业务占比新松业务营收27%。
(4)交通自动化系统:目前新松这一业务下有:自动售检票系统、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屏蔽门系统等8个项目。该业务占新松2016年营收总额8.9%。
3.技术产品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新松的松果系列机器人可在餐厅、银行、展会等公共场所提供服务,它可进行自动引导、讲解以及自主避让、充电等功能。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双臂协作机器人、复合型机器人、7轴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移动机器人占据国内汽车市场、电力市场份额90%以上。
在行业解决方案上,新松的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系统都有广泛的运用,京东和菜鸟的物流系统就是用的新松的。此外沈阳地铁的售票系统也是新松的。
新松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1.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和基于双目视觉完成装配作业的双臂作业机器人已经实现小批量多批次销售,主要应用在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精密制造领域。
2.移动机器人在新能源电池行业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
3.服务机器人首次实现出口,销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产品质量和服务获得客户的好评。
4.数字化工厂新签订单覆盖汽车、工程机械、锂电池、3C等多领域,相比去年同期在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上有大幅度提升。
营收方面,近四年,新松的营收增长率都在10%以上。据财务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新松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长34.61%,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达5.54亿元,占比33.1%。多年的技术和产品线布局,是新松积累了很大优势,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需求给新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从国内企业发展时间来看,新松有17年的历史,与国际领先企业20多年的发展史差距最少。目前新松的产品线也较齐全,但在规模上与国际领先水平有所差距。
技术方面,新松目前所有的机器人控制器、软件全部自主研发,伺服电机、减速机还需与其他厂商合作。这一方面限制了新松的发展,有人形象地称其掐住了新松的“喉咙”。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加大技术研发并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只有摆脱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困境,才能真正降低成本,实现自主定价,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新松2017年上半年的报告显示,其研发投入超7千万,同比增长了260.34%,这是一个好现象。整体来看,2017年各行业对机器人和制造业的需求增长明显,同时对制造业的需求在增长,柔性化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和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市场迫切需要。新松目前能顺应市场方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市场扩张和研发投入。
国际上,发那科、ABB、川崎等巨头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后来者还有丹麦UniversalRobots、爱普生、安川机电、库卡、美国AdepTechnology等。技术上,像日本、美国、德国等老牌工业国家已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等都由自主研发,功能和性能上也有较大优势。
目前,国内也涌现了像埃夫特、广州数控、埃斯顿(002747,股吧)、新时达(002527,股吧)等工业机器人公司。国内的企业与国外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的差距有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性能(直接体现在精度、速度)、零配件、控制系统等。
同时,这也是整个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公司所面对的问题。巨大的市场已经开启,认清问题,努力追赶行业前列,才不会掉队,不会被行业抛弃。
在传统世界机器人市场中,中国过去就像个小弟,发展时间不足20年,市场才刚刚成熟,可以概括为“小、乱、散、差”,与国际巨头的竞争力差距巨大。而现今在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下,前沿技术与机器人不断融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场景不断出现。
近3-5年,我国高端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迅速,许多新技术领域都超过了国际水平:比如图像、语音技术,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对于传统机器来说,大家的目标很明确,只需提高精准度、压低机械成本等。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使智能机器人对服务、医疗等传统行业产生了冲击,况且新技术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还不明确。尽管如此,但工业机器人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方向,市场需求显著。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公布的《2016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该组织还预测2016-2018世界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年均15%左右,而中国是需求的主要动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目前都在争相抢夺中国市场,占亚洲总销量的43%。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将会用一场硬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东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