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沙斐
今年以来,银行频频被曝出因本金和收益无法兑付的理财纠纷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现状堪忧,银行“刚性兑付”、理财产品“飞单”(指银行个别员工在利益驱使下,与社会人员勾结,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私自销售非本行总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总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等问题不时出现。
普益财富监测的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32910款,发行规模估计为19.75万亿元,然而产品信息披露数量严重匮乏。二季度,纳入监测的银行共有297家,其中有200余家银行在运行产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为零,100余家银行在到期产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为零。从质量方面来看,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银行公告信息简单,流于形式,未起到信息披露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王岩岫近期指出,理财产品风险承担主体没有真正落实,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理财业务需要改变当前产品形态,加快发展开放净值型产品,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信披不全导致“飞单”频发
今年上半年,多家媒体报道了多起银行理财纠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理财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几年,他们的客服人员会“挨家挨户”联系每家分支行的客户经理为其代销产品,给到的返点至少在1%以上。“这几年不行了,但还是有个别人愿意冲着钱冒这个风险。”
这位理财经理表示,一方面,银行对“飞单”管控很严,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都不愿意为了“赚外快”而丢了饭碗;另一方面,近年来出问题的第三方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很多银行工作人员也怕出事不敢接单。另外,但凡有银行员工肯接单,绝大多数都是打着所属银行的旗号给老客户推销。
普益财富研究员匡宸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正是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全,导致了银行“刚性兑付”、理财产品“飞单”等诸多问题。
匡宸郗称,信息披露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从银行过渡到投资者手中,银行作为管理人参与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银行从传统的存贷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也有利于利率的市场化,让中国的资本市场散发活力。
刚兑提高银行融资成本
信息披露不全不仅为“飞单”提供了温床,同样增加了“刚性兑付”的突破难题。
王岩岫近期指出,目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仍占主流。一方面,客户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即客户所得实际收益,银行具有“隐性担保”职责,应“刚性兑付”;另一方面,银行认为按照协议约定,产品投资风险应“买者自负”,由客户自己承担。产品风险承担主体没有真正落实,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理财业务需要改变当前产品形态,加快发展开放净值型产品,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匡宸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信息披露即信息公开,在理财市场中,是指理财产品发行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将与每款理财产品相关的重大信息予以公开的一种法律制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的信息披露能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投资决策,也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的进程快慢,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为国家建设发挥的作用大小。
匡宸郗认为,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有银行真正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充分地信息披露,将选择权交到投资者手中,让其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自由做出投资选择,那么当资产端由于自身原因或是客观原因产生风险时,投资者才会心甘情愿接受可能的风险;从银行的角度看,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使得理财风险很难从银行手中转移,形成刚性兑付,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而银行的刚性兑付又抬高了投资者的无风险收益预期,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刚性兑付完全扭曲了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些基本逻辑。”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近日表示,投资文化最基本核心的一点是买者自付,但刚性兑付的潮流不仅没有被打破或者减弱,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