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成价值投资标杆 茅台股价被超预示牛市到来? 衫本樱

2015-11-28 11:47:1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绘图:杨佳

  流传在股市中的所谓“规律”、“预言”有千条百条,它们时不时就会“显现”、“应验”。伴随着近期机构看多声音频现以及高价股迭出,关于“每一次贵州茅台被超越,大盘都会迎来一波大涨”的流言又再度充斥了市场。就在本周三,创业板指一度突破2900点,创4个月来新高,尤其近日中文在线等4只股票股价悄然超过了长居两市股价头把交椅的贵州茅台。那么这次历史会重现吗?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实习生 张栋

  茅台成价值投资标杆

  截至周四收盘,沪深两市已有4只股票的价格高于贵州茅台收盘价212.84元,分别是中文在线234元、浩丰科技215.12元、创业软件220元以及金雷风电216.02元。

  随着第一高价股易主,作为两市“新股王”,中文在线备受关注。凭借着在线教育及次新股等热点概念,2015年1月21日上市的中文在线从8.17元飙升至25日收盘价243.1元,累计涨幅达2875.52%。

  与之类似的是,上一次超越贵州茅台股价的牛股,同样也是具有在线教育背景的全通教育。资料显示,今年2月17日全通教育涨停收报184.77元,一举超过彼时贵州茅台182.22元的股价,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当天沪指收报3246点,此后4个月内,上证指数涨幅近60%,直到6月15日飙升至顶峰5178点。

  再往前追溯,2007年牛市到来时,中国船舶同样以涨停方式收报99.67元,超越贵州茅台的95元,问鼎两市第一高价股。当天上证指数收报3398点,此后半年多时间,沪指上涨近八成,直到10月16日摸高至6124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般而言,高价股涌现往往是牛市特征之一。有分析人士表示,在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牛市期间,大量场外资金涌入市场,推动股价不断上升;二是在牛市中,随着估值水平的不断攀升,市场总体市盈率水平也在提高,业绩和成长性好的股票价格就会不断上升,最终成为高价股。

  牛市涌现出一大波高价格有其合理性,不过,高价股出现是否就一定意味着牛市已经到来,或后市会有一波大涨呢?其实不见得。

  “时至今日,贵州茅台依旧是价值投资的一个标杆,而且暂时仍是不可复制的上市公司。即使在市场不好的2008、2012、2013年,贵州茅台营收也都是正增长。”万联证券高级投顾古振华告诉记者,而反观过去超越贵州茅台的很多上市公司所谓的好故事,基本都被证伪了。

  正如其所言,从历史经验来看,恰恰是,哪只股票股价超过贵州茅台,短期内就会“非死即伤”。这样的案例,远有中国船舶,近有朗玛信息、全通教育。

  中国船舶在2007年大牛市中风光无限,不仅超越贵州茅台成为两市“股王”,并触及了300元这一A股历史高价股之巅,但好景不长,此后公司股价便走入了漫长的下降通道,至今再未有当年的表现。在今年3月,全通教育一度冲破300元股价最高峰,最高探至348元后,第一高价股的位置还未坐稳,公司股价随后便遭遇重挫,三个交易日内最大跌幅接近百元。

  当然,历史上超越贵州茅台的股票远不止这些。据统计,此前世纪鼎利、网宿科技、飞天诚信、长春高新、腾信股份、神州泰岳等公司,都曾一度坐上第一高价股宝座,但好景不长,其股价就在短期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水”。

  为何“茅台魔咒”难以打破?市场心态或是症结所在。分析人士表示,在各路资金的推动下,被各种概念裹挟的牛股股价短时间内出现暴涨,但当股价一旦超越贵州茅台这个价值投资杠杆时,市场就会开始反思其估值、基本面的合理性,进而引发股价调整。

  结构性行情可期

  简单就高价股涌现来判断牛市是否到来,显然并不科学。就目前A股大势而言,市场仍存在较大分歧。

  观察近期各大机构对股市的远景展望,记者发现,看多明年市场行情的显然不是孤例。除了早前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熊市已经结束了,步入正常市”的观点,申万宏源策略首席分析师王胜指出,在概率较大的中性情景假设下,沪综指至少摸高至4000点,创业板指触及3550点。

  在26日举行的招商证券2016年A股策略发布会上,其策略研究团队也认为,“资产荒”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必然的代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律,使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交易型牛市格局,或是螺旋形的转型牛。

  无独有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我认为在2850点后,市场已经进入了‘慢牛’格局;在大盘盘整十几个交易日后,股指即将取得突破;在这个点位盘整的时间越长,换手越充分,往后突破的就会越来越扎实。银行、非银行金融、地产、基建、消费等五个板块中的绩优蓝筹股都有可能成为下阶段反弹的领涨龙头。”

  不过,市场上并非都是唱多之声。万联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古振华认为,近期次新股、小盘题材股、高送转概念被爆炒,融资余额持续攀升,市场有过热迹象,在今年4、5月份时,管理层也多次通过收紧两融、查配资等政策向市场传递“逆周期调节”信号,因此,当前投资者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风险信号。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