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更应严防娱乐圈谣言
从当年街头巷尾的八卦周刊,到如今动辄满城风雨的网络谣言,尽管我们手里的媒体技术越来越多,但我们对谣言的识别能力却每况愈下。
新媒体环境加速谣言的传播
这两天,你爸妈的朋友圈是不是被“周润发因病逝世”的假消息占领?你甚至收到了一些门户网站的新闻弹窗?这不是周润发第一次“被死亡”,而比起被死亡大户赵本山和刘德华来说,这种卑劣行径也仅是近两年才开始盯上周润发。
最近,马云在互联网大会上说,自己就是假新闻的受害者,“有人说我全世界有20多套豪宅,我也很好奇我在哪儿买了那么多房子,辟谣没人看。现在是我们在受伤,但最终受伤的人是传播谣言的人。”说起来,除了健康养生和财经科技领域,最容易滋生谣言的温床应该也少不了娱乐“新闻”。从当年街头巷尾的八卦周刊,到如今动辄满城风雨的网络谣言,尽管我们手里的媒体技术越来越多,但我们对谣言的识别能力却每况愈下。
所谓谣言,《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中,“rumor”(谣言)释义为一种缺乏真实依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也就是说,谣言的内涵不仅仅是“假的”,还包括真相未明的、半真半假的。因此,所谓网络谣言,除了彻头彻尾的假新闻,那些在事实基础上进行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言论,也是谣言;那些未经证明就广而告之并大范围传播的,也是谣言。
大多数传谣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包括那些自诩以传递娱乐消息为己任的自媒体人。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达虽然带来了便捷和信息的充裕,但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使得谣言传播的速度加快,影响面扩大,还能造成线上线下的联动,凡此种种使得辟谣的难度直线上升。
靠八卦走红终将承受后果
在厘清了概念之后,我们来谈谈娱乐圈为什么更容易滋生谣言?从受众心理分析,即便今天大多数艺人、明星都会在微博上发表各种言论,但一旦出现其他信源的爆料,尤其是负面信息,公众仍会怀着看热闹的心态半信半疑;而时不时就“被死亡”的明星,多为老资历的艺人,比如周润发,近年作品甚少,又不怎么使用社交平台,已然与公众拉开了距离,这就为谣言产生提供了土壤。一旦谣言出现,受众很难有渠道去证伪。在这样“造谣-辟谣”极端不平衡的情况下,谣言自然也就肆意生长了。
如今,仍有不少自媒体依靠着拼贴豆瓣八组匿名网友的消息,以及所谓的内部传闻,流水线一般地生产着娱乐圈谣言。期刊报纸,尚且还有行业协会、职业规范进行监督审查,而自媒体的相关管理条例还有不少灰色地带,自媒体人的职业门槛也相对而言比较低,想要从行业自律的角度进行规范也就更加困难了。
更糟糕的是,娱乐圈“靠流量吃饭”的风气影响了整个“泛娱乐圈”,明星也不怕绯闻八卦,团队还要变着法儿地制造“新闻”来博取观众的注意力。所以,既然想靠“八卦”走红,这就是默许谣言的存在,总有一天也将承受反噬其身的危害。这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在津津乐道地围观被造谣的受害者,也终将承受信息环境恶化的种种后果。
□豆包(传播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