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准妈妈 怎样才能健康生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病毒性肝炎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依然有很多人不了解肝炎,更不知道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感染性疾病。
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张大志教授告诉记者,乙肝、丙肝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同时也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病因。然而很多患者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微,还有部分患者为隐匿感染,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很多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后并不知晓,未能及时就诊,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病情恶化。
肝硬化病情至晚期
肝脏移植并非唯一救治方法
去年7月,一名来自贵州的肝硬化晚期患者,在重医附二院通过Tips微创手术将反复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这名患者名叫周力(化名),今年33岁,现正在重医附二院进行保肝治疗。周力告诉记者,他曾去过的多家医院都认为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才能最终解决他消化道反复出血及严重的肝硬化问题。但肝源少、费用高,只能放弃这一途径,于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重医附二院感染科。
“胃底食道静脉重度曲张是造成他反复吐血的病因。”张教授回忆称,患者当时的食道静脉已处于重度曲张状态,如果不及时降低其静脉压力,很可能造成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张教授认为,肝脏移植并不是目前救治周力的唯一方法。据称,最终采用经颈内静脉途径肝内支架门体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通过微创的介入治疗,改善患者消化道反复出血症状,为接下来的对其肝病进行全面治疗争取时间。
“患者术后24小时即能下床行走,痛苦明显减轻,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近一年时间里,我们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目前患者消化道出血已经得到完全控制,而且没有出现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人工肝”综合个体化治疗
肝衰竭小伙重获新生
今年5月,另一名来自湖北的肝衰竭患者,在重医附二院通过多次“人工肝”血浆置换、规范抗病毒等综合保肝治疗措施,将重度黄疸、肝性脑病的症状得到改善,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生命得到了挽救。
这名患者叫朱华(化名),今年29岁,“经评估,患者所患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率高达80%;其当时病情危重,但如果用普通的药物治疗,患者重度黄疸、凝血功能差、肝性脑病等情况很难控制,随时有生命危险。”
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主任胡鹏教授介绍说,以“人工肝”血浆置换为基础的综合保肝治疗是短时间内补充凝血因子、改善患者体内环境有利于肝脏自身修复的可行方法,通过该方法使病情得到初步稳定。
据了解,朱华先后经过4次“人工肝”血浆置换,同时针对其个体,分阶段地给予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抗病毒治疗,最终很好地控制了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改善了凝血功能差、重度黄疸等肝衰竭表现,生化指标已逐步恢复正常,为等待肝移植争取时间。
另外,胡鹏教授强调,由于公众对乙肝普遍缺乏科学认识,使得不少乙肝病人受到歧视。他说,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而互相感染的,不会经过消化道传播,也不会通过昆虫传播。因此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接吻、握手、工作或蚊虫叮咬几乎是不可能传染上乙肝的。
重庆晚报记者 张真瑜 通讯员 谢禹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对于备孕期的夫妻来说,乙肝患者是否能健康生育存在很多疑惑及误区。对此,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张大志教授告诉记者,乙肝患者是可以生育的,但怀孕前准妈妈接受相关病毒检测并调整治疗方案,怀孕过程中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生产后及时给婴儿应用相应预防感染的药物,是减少母婴传播的关键环节。
张教授介绍说,新婚夫妇在婚前要进行乙肝检查,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进行密切的孕期检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规、B超等。“男性携带者生孩子基本不受影响。如果母体携带有乙肝病毒,只要肝功能保持正常状态,可以健康生产。但若受孕前肝功能受损,应立即接受正规治疗,最好是在体内乙肝病毒被控制后受孕。”
除了乙肝准妈妈需要进行检测和治疗外,张教授指出,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检测乙肝五项,出生后24小时内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降低孩子的感染率。新生儿在出生阶段主要的乙肝病毒阻断基本完成,后期医院还需进行不断随访,对新生儿进行查体和乙肝病毒检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准备进行母乳喂养前,乙肝妈妈应进行肝功及乙肝病毒的全面检查,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科学哺乳的建议。
■专家简介
胡鹏,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第五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中华肝脏病杂志》、《西部医学》、《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各种肝病、传染病等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11-201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