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英国乐队Blur的魔性专辑封面吗?耀眼的幼圆中文字,糊成一团的冰激凌甜筒,虽说最后的霓虹灯成品是在伦敦制作,但封面的设计灵感来自香港街头随手拍下的照片。
霓虹灯可以说是香港的标志性街景,港片需要表现故事背景在香港时,总归得出现点霓虹灯的空镜头。但说到底,香港的霓虹灯也是来自西方。
橙红色是霓虹灯最原始的颜色
霓虹灯(Neon)首次被发明是在1910年的巴黎,制作原理为在灯管中灌入氖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微弱的直流或交流电经过管子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线。开始进入商用是在二三十年代,在60年代达到顶峰,进入香港则是在90年代了。
我们想说的就是60年代的纽约,那个时候正是“美国梦”全盛时期。从时代广场到皇后区,霓虹灯就是繁华街区的象征。近日,卫报还发表了一篇感慨纽约霓虹灯大势已去的社论,现在已经无法轻易找到它们的踪迹――LED早已取代了效率低下的霓虹灯。
不过,怀念霓虹灯的还大有人在。
Instagram上就有一个叫做 neonnewyorkcity(纽约城霓虹灯)的账号,账号的运营者叫Fernando Lions,他是一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文身师。白日里,他在人们皮肤上创作图案,晚上就四处“寻觅”霓虹灯的下落。
近日,i-D 对Fernando做了一次专访。“通常我关注的是那些小店的霓虹灯,因为只能制作一个,它们往往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Fernando表示,“霓虹灯就是夜生活、经济繁荣的象征,至少那些做生意的人重视自己在做的事情,期待用霓虹灯来吸引客人进门。这令纽约城变得富有活力。”账号上的图片并不全是Fernando拍摄的,还有大量来自同样喜欢霓虹灯的人们。
Lady Gaga工作室的霓虹招牌
不过,霓虹灯和所有旧时光的物品一样,已经逐渐被科技发展所抛弃。现在如果还想在纽约找到霓虹灯,或许应该跟着Fernando进到皇后区深处,布鲁克林南部,甚至布朗克斯。
或者干脆去到各个国家的艺术博物馆里,当代艺术家们仍然热衷于使用霓虹灯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