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地处今天北京的位置,春秋时期来说只是偏安一隅(没有肥沃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中原富庶地区的争霸在整个春秋来说都和他没有多大关系,这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无一例外都伴随着一个或多个经天纬地之才的出现,相对来说地理位置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恒公,晋文公,秦孝公,楚庄王,赵武灵王,燕昭王,勾践……这些在历史上有所成就的君主哪一个不是知人上任,哪一个不是正好用对了人,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年甚至是几年里使国家迅速强大。燕国的强大也离不开君主的贤明和对人才的利重用。
公元前318年燕国内忧外患,齐国乘燕国内乱攻打燕国并想要就此吞并燕国;赵国送燕王哙庶子职回国拥立为王(燕昭王),齐国无奈退兵。
燕昭王坐上君主后励精图治,礼贤下士;时刻都想着报仇雪恨。这时候来了一个叫乐毅的,乐毅原来服务于赵武灵王后来赵武灵王挂了之后在赵国混的不好就来到了燕国。
乐毅是个贤才,他和燕昭王配合是燕国强大的基础;也是燕国能够从打酱油的角色转换为主角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齐国自作孽不可活,当时齐国的强大无人能及(如果好好经营也许就没有秦始皇什么事了)。他南边和楚国干架;西边打败三晋(赵魏韩)还不够,还要去和秦国争长短;燕国就更不用说了差点被吞并了。
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和每一个国家都干过架。导致打架的时候没人帮,被打的时候有人落井下石。打酱油的燕国能差点灭了齐国也就不足为奇了。乐毅发展了燕国,联合了其他六国。所以一次性搞定了齐国的72座城池,只有两座城池没有攻下。
最后因为燕国换了昏君换了乐毅,正好此时齐国出了个人才“田单”。在这一正一负之间仅剩下的两座城池居然复国成功。整个春秋战国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出现了一个明君,重用了一个人才。这个国家就可以迅速的强大起来,反之哪个国家出现了一个昏君也可以迅速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