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1616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历时296年,一共打了多少年仗?

2023-05-14 15:58:51  [来源:]    
字体:【

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再到1636年,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再到1912年,清逊帝溥仪退位,清朝覆灭。可以说,在近300年的时间里,战火从来没有停过。

只是清早期是清朝把“别人”按在地上摩擦,清晚期则是“别人”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

下面我们来聊聊清朝近300的时间里,都经历的那些战争

①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奠定根基

首先,我们从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说起。

努尔哈赤,在这里就不用做太多介绍了,清朝的部分就不必多说了,清朝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这个狠人二十五岁时,以十三副盔甲正式起兵,打了近30年的仗,完成了女真三部的统一,为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础。

并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式称汗,建立清朝的前身——后金,割据辽东,改年号为“天命”。

在赢得萨尔浒之战后,迁都盛京(今沈阳),并率八旗铁骑席卷整个辽东,从明朝手中夺得七十余城。在统治辽东期间,多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手段过于残忍,引发了辽东汉人大面积反抗,努尔哈赤也因此无心政事。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再次对明朝发起宁远之战,被明军将领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随后努尔哈赤率军退回盛京(今沈阳)。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再起刀兵,亲率八旗铁骑征讨蒙古喀尔喀;五月,明朝将领毛文龙趁努尔哈赤分神之际,进攻鞍山,努尔哈赤被迫回师盛京。此后,努尔哈赤安分了一段时间,到了七月中旬,身患毒疽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努尔哈赤病情恶化,于是决定顺太子河返回盛京,八月十一日,病死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大挨金堡村),时年68岁。葬于沈阳福陵,庙号“太祖”。

可以说,努尔哈赤自起兵之日起,就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的脚步,连年发动战争,直至生命终结。

②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为入主中原奠定基础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改年号天聪。

皇太极即位后,便对后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在努尔哈赤打下的基础上,征服朝鲜、漠南蒙古,为之后清与明之间的斗争,去除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皇太极还采纳可汉官的建议,定下并确立了“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着重削弱明朝的实力,为入主中原埋下了伏笔。

此外,皇太极还实行满汉一体的基本国策,着重保护汉人,一改努尔哈赤时期的局面。农民减轻了负担,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清军的兵力。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迫使朝鲜成为自己的藩属国。同时不断对明朝作战,于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赢得松锦大战,将洪承畴生俘,至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原本对于清军来说犹如铜山铁壁的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此后清军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本清军只是有可能入主中原,自松锦大战后入主中原已成必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然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时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便去世了。皇太极在位17年,也打了17年的仗,也正是因为皇太极不断地对外扩张,才有了接下来统一全国的大清帝国。

③顺治、康熙至乾隆,统一中国与开疆拓土

皇太极去世后,由于豪格与多尔衮的帝位之争僵持不下,年仅6岁的福临成了最大赢家,被推上了皇位。当然,彼时的福临是没有亲政能力的,所以在他即位早期,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而这段时间,清朝也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没过多久,八旗铁骑便在多尔衮的率领下与“大汉奸”吴三桂的配合下,长驱直入,赶走了李自成,夺下了北京。

接下来便是进入统一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清朝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华夏大地也始终处于战乱状态,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无数繁华的都市在战火的摧残下沦为了废墟,更有无数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被清军肆无忌惮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数不胜数。

好不容易统一了全国,这个时候因为康熙削藩的缘故,吴三桂觉得康熙这是准备卸磨杀驴,于是发动了三藩之乱,华夏大地再一次被战火摧残,甚至吴三桂一度差点儿就要把康熙赶回白山黑水间放牧。

好在,康熙迅速平定了三藩之乱,与收复台湾,此后,华夏大地似乎终于要迎来大乱之后的大治。

不过,只能说是“似乎”,因为只是中原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和平的状态,而在西域却崛起了一个可怕的敌人——准噶尔汗国。这个准噶尔汗国,是卫拉特蒙古4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建立而来。

强大起来的准格尔开始威胁了清朝在蒙古及西北地区的统治,准格尔的大汗领葛尔丹企图统一蒙古,再现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

你说清朝能答应么?根本不可能!就这样清朝与准格尔之前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也因此爆发。

就这样,双方打了近70年,从康熙一直到乾隆,清朝才彻底将准格尔给打趴下了。

此外,北方的边境也不安宁,在康熙时期,扩张成性的沙俄入侵清朝,作为鼎盛时期的清王朝自然不能忍受自己的领土受到侵犯,特别是“龙兴之地”的东北。于是与沙俄干了两场战——两次雅克萨之战。

康熙凭借地理优势和正确的战略和,两次都将沙俄的军队给打趴下了,最终沙俄不得不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去世后,轮到我们“四爷”挑起大梁,是为雍正帝。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3年,但是雍正帝却只用13年的时间,一扭康熙晚期的颓势,再一次将清朝推向了巅峰,也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个鼎盛的大清帝国。

雍正皇帝,对内进行改革,扫清寰宇,原本在康熙晚年已经出现颓势的清王朝,在他的大力整治之下,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安内不忘攘外”,对内大力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忘对西北的用兵。只不过,雍正实在是太短命了,继位仅13年,便撒手人寰。

接下来,便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成为清王朝的主宰。

这位生在清王朝鼎盛时期的皇帝,显然不可能有康熙和雍正那样的上进心和能力,不过这不妨碍人家好大喜功和养成奢靡的性格,甚至自诩“十全武功”,封自己为“十全老人”。

所谓的“十全武功”分别为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准噶尔的达瓦齐部之战和阿穆尔撒纳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缅之战、平定林文爽叛乱、安南之战与两征廓尔喀。

虽说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要么依托自己父辈和祖辈留下的基础,要么是滥竽充数混进来的“小打小闹”,但总的来说乾隆一朝打的仗不少,几乎没有一年停下来,且大多数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没办法谁叫人家有一个好爸爸和好爷爷呢,想不耀眼都不行,祖辈给他留下的底蕴太丰厚了。

④乾隆之后无强清

同时,也正是因为乾隆的好大喜功和奢靡的生活习惯,一下子将康熙和雍正留给自己的老底赔得七七八八,再加上进一步深化闭关锁国,清朝也从乾隆的手中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败。

留给了嘉庆皇帝一个“烂摊子”,所以嘉庆并没能像康熙、雍正、乾隆一样发动对外战争。

但是,这并不代表清王朝就因此进入了真正的和平年代。相反的,因为清朝由盛转衰,清王朝的内部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白莲教之乱”。

所谓盛极而衰,白莲教之乱一经爆发迅速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诸多省份,嘉庆用了近10年时间,才将其给镇压了下去,但,这对已经步入衰落的清王朝而言,无疑是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也是为何现今我们对乾隆之后的清朝皇帝不熟悉的主要原因,因为乾隆之后,清朝步入衰落,此后的皇帝再难有所作为,甚至活得战战兢兢生怕那天自己不是被起义军推翻就是被外国人碾着跑。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嘉庆皇帝还是比较幸运的,起码他面对的只是白莲教叛乱,最后还镇压下去了,起码他不至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反观他的儿子道光皇帝,可就没这么幸运了。道光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清军的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开启了近百年的屈辱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才彻底站了起来。

道光皇帝之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不管是咸丰皇帝,还是同治、光绪甚至是末代皇帝溥仪,他们没有一人能改变现状,中国也一步步被推进深渊。

先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之乱、西北之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此外算是一段段屈辱,以八国联军侵华为例,慈禧太后被吓得带着光绪皇帝“逃难”般的逃出了北京城;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人打得吓破了胆,签订了《马关条约》……

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谁都可以任意地“划分”清政府,而清政府也愈发成为了“洋人操纵之下的朝廷”,甚至作为晚清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还发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声音。

这样的朝廷,自然彻底丧失了民心,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并迅速席卷全国,清逊帝溥仪被迫退位,至此,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王朝轰然倒塌。

可以说,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再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止,近300年的时间里,战火从未停过。只不过就是前期“虐待”别人,后期不仅被“自己人虐待”还被“外人虐待”。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