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3-05-17 05:35:37  [来源:]    
字体:【

“知行合一”这个问题,我只能就我对此的一点想法和大家分享。首先说明,我没有到网上去浏览、去参考,这里所说的观点仅仅是个人对“知行合一”的一点心得体会。对于错还请大家谅解包涵。

“知行合一”我认为首先在于“知”,其次在于“行”,但两者之间在具体的“合一”时没有高下之分同等重要。“知”做名词是意思是“知识”,做动词时可以理解为“知道、理解、明白等”。

在人生中,“知”是精神境界宽度、广度的体现。比如,一个人知识丰富、理解问题深刻。“行”是“知”在对待具体事物时“知”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一切行为上的表现是“知”发挥作用表现的结果。比如,我们喜欢美味的食物,我们可以用劳动或者使用货币交换来获取。而不能通过“偷窃、抢夺”等,不法行为来获得。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法律”的存在,以及违反法律引发的后果。这就是“知”在我们具体行为上的指导意义。再比如,孝顺父母的问题上。父母老年后,出于思维和身体的衰老,在生活上常会和子女发生一定程度的冲突。做为子女我们也都会以理解宽容的角度,来看待父母的上述行为。因为我们知道父母当年,是如何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把我们抚养成人。这也是“知”在孝顺父母时的指导意义。由以上可知,“知”是我们一切生活行为的前提。“知”可以使我们的“行”更加合理和规范,减少生活中错误行为的发生。

以上这两个小例子,只是生活中众多事务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中会发生的事物很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中要具有一个宽广和深层次的“知”。就世界上所发生的事物而言,可以说我们对人生中“知”的要求是无穷尽的。当然,我们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一切“知识”全部了解和掌握。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因为我们“无知”,而导致的人生中不良“行”为的出现呢?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按照世界上事物的纷繁复杂性,我们穷其一生恐怕也难以了解掌握所有的事物。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给我们的“所知”找到了另外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即,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外界客观环境的纷繁复杂性后,独从个人的主观上去下手解决人生的“所知”问题。从儒家、释、道到王守仁的“心学”,都是先贤留给我们解决人生中“所知”问题的经验。也许有朋友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但从我们民族的历史看,正是这些先贤的典籍指导了我们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和生活。故此我认为,我们也是可以从中找寻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用来解决我们人生中的问题。

“知”的问题解决了,剩下来就是“行”的问题。“行”的问题首先在“知”、在人的思想和观念上,但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比如说,为了新中国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他们/她们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吗?但他们/她们仍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里抛头颅洒热血。这就需要一种超越自然、超越“所知”的精神。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为了理想,超越个人“所知”范围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使我们的人生完成超越的根本条件,也是能“行”的关键,“知行合一”的关键。

所以,人生中我们生活上要“谨言慎行”,因为我们“无知”。如果解决了“知”的问题,请“知行合一”,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