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前,帝俄与日本的综合国力如何?

2023-05-17 15:36:27  [来源:]    
字体:【

如果就综合国力而言:日俄战争前俄国远远强于日本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沙皇俄国的疆域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这时的日本由于在甲午战争中侵占了我国台湾,实际控制面积为41.42万平方公里,连俄国的2%都不到。俄国总人口达1.41亿人,而日本人口约为4400万,相当于俄国的31.2%。1904年俄国的钢产量为272万吨,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而同年日本的钢产量为6万吨,相当于俄国的2.2%。这一年俄国的煤产量是2150万吨,位居世界第六,日本则紧随其后位居世界第七,其具体数字为1250万吨,相当于俄国的58%左右。这年俄国的年财政收入是20亿日元,这大约相当于日本的9倍。战前俄国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为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俄国海军则拥有200余艘战舰;相比之下日本陆军总兵力约为37.5万人,这其中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25万人,日本海军也只有大约80艘战舰。在战争过程中俄军经过9次动员先后征召近120万人入伍;日军方面则动员了118.5万人。从面上的数据资料来看:日军无论在战争前、战争中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在疆域、人口、经济等支撑战争的潜力因素上也处于劣势。那么日本究竟有何底气敢于同俄国开战呢?为什么处于劣势的日本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呢?

事实上日俄战争中日本并没绝对的必胜底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日本是在进行一场豪赌。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日本的整个近代逐步崛起再走向崩溃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豪赌:甲午战争面对清军、日俄战争面对俄军、日德战争面对德军其实日本都没绝对的必胜把握,可日本都赌赢了,直到日本试图在日美太平洋战争中再次复制以往的成功模式却招来了大败。尽管日本在近代史上的崛起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豪赌的因素,但也不能说日本就完全没一丝一毫的把握,否则也不敢轻易发动挑起战争。表面上处于劣势的日本其实也有不少优势:沙俄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远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俄国兵力薄弱的地区,毕竟这里距离俄国的中央核心地带实在太过遥远,漫长的战线对俄军的兵力调度和后勤补给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当时沙俄在远东部署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装备有148门炮、8挺机枪,部署在远东的太平洋分舰队有排水量合计19.2万多吨的60余艘作战舰艇;相比之下日军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部队有25万人,装备有1140门炮、147挺机枪,海军方面有排水量合计26万多吨的80艘战舰。考虑到日本本土距离作为战场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要比沙俄近得多,这意味着日本的战线要短得多,相应的后勤补给的难度也就小得多。这样一来在总体实力上呈劣势的日本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上形成了明显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优势。

日本敢于发动战争的底气也不完全只是出于自己在远东地区的优势,事实上在此之前甲午战争的胜利已大大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在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将北洋舰队列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舰队。当甲午战争爆发时列强普遍认为清军必胜——毕竟中、日两国的体量摆在那儿:一个是亚洲传统意义上的老大帝国通过洋务运动取得了诸多成绩,一个是弹丸小国刚经历明治维新还前途未卜。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日本成功战胜了亚洲传统意义上的第一强国,甚至还从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割走了台湾并取得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台湾的资源和两亿两巨额资金的涌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到日俄战争爆发时日本的国力早已突飞猛进。而甲午战争以小博大而取得成功的经历则助长了日本嚣张气焰。然而沙俄方面却对日本的发展视而不见——他们痴迷于自己看起来强大得多的实力以及固有的白人优越论。尽管他们也嗅到了一丝战争的气息,但几乎整个俄国都将他们眼中可能会爆发的日俄战争视为一次“军事散步”,以致于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事实上日本方面则自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来就进行了十年扩军计划,时刻准备对俄国发起打击,可以说这是日本方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准备充分的战争。1904年2月8日午夜日军以偷袭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这一方式点燃日俄战争的战火时俄军军官正在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战争对他们而言:完全就是从天而降,他们根本没做好任何战争准备。

此时沙俄国内还存在着异常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广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接触。1904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牵线搭桥下俄国自由党、俄国革命社会党、芬兰宪法党、波兰国民党、波兰社会党、亚美尼亚党、格奥尔基党等沙皇政府反对党派的代表在巴黎召开联合大会。会后俄国各地就不断爆发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这极大牵制了沙俄的精力。与此同时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也不利于俄国:沙俄的持续扩张已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英、美不愿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俄国存在。尤其是英国一直以来对欧洲大陆始终采取军事外交策略——绝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单一强权,因此欧洲大陆有任何国家出现将发展成为独霸欧陆的迹象时英国就会坚决反对;另一方面英、俄此事正在中亚进行博弈,在这一过程中俄国大获全胜——几乎征服了整个中亚,对此英国打算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封锁围堵俄国以制约其发展。日本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与英国结成英日同盟,这一同盟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为了牵制俄国而诞生的。1905年5月27日-28日从欧洲远调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被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几乎全歼,至此日本方面大体锁定了日俄战争的胜局。

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日、俄两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俄罗斯承认日本对朝鲜“政治军事经济上均享有卓绝的利益;俄罗斯政府将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俄罗斯政府将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包括煤矿在内的所属一切权利、财产均移让给日本;俄罗斯将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并该处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之主权让与日本。至此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南库页岛等地获得了领土、矿山、铁路、渔业等方面的权益,但这并没满足日本的全部胃口——在此之前日本向沙俄提交的最初的议和方案中包含有索要30亿战争赔款和割取远东土地等内容。然而此时日俄之间国力上的差距并没改变,日本只不过是利用自己在远东的优势以及俄国的国内矛盾、国际环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日本自身在战争中也损失惨重: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死亡82847人(其中战死35122,其余为病死、饿死、冻死者)、伤153584人、被俘约2000人,而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使日本的财政体系难以为继,可以说日俄战争对日本而言是一场十足的惨胜。当时的沙俄对此看得很清楚,所以明确表示:一个戈比也不会赔偿,否则就继续打下去。对当时人力物力财力已捉襟见肘的日本而言已无力再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所以选择见好就收。由于日本得到的只是战略利益,而非民众指望的大笔赔偿金。失望的日本民众于《朴茨茅斯和约》签署的当天聚集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反对《朴茨茅斯和约》。群情愤怒的参会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参会者一度猛烈袭击了公园附近的内相官邸。这场骚乱持续了3天,最终被政府军警镇压,然而此后骚乱又从东京迅速波及到日本各地。在这一过程中参加骚乱者烧毁2所警察署、219个派出所或警察岗亭、13座教堂、53户民宅、15辆电车。参加骚乱者被捕1700余,起诉 300余,被判刑者87人。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