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末掌舵人慈禧。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一句话,那么慈禧作为清朝末年的掌舵人,她为什么要说这么无耻的话呢?其实这跟疯狂的义和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义和团最初是要反清复明的。
义和团刚开始活动的地方主要在山东一带,后来因为影响力逐渐扩大,这才慢慢渗透到了北京周边地区。关于它的由来至少有5种说法。
第一,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清末学者劳乃宣曾经对义和团做出过详细的考察,认为他们就是白莲教演变来的,甚至出了本书《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第二,义和团起源于大刀会。这个大刀会是华北劳苦大众组建起来的团体,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金钟罩,号称刀枪不入,这跟义和团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义和团起源于普通乡团组织,也就是所谓的民兵组织。老百姓们在清末都活不下去了,民兵们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起来反清复明无非就是找口吃的。第四,义和团起源于拳会,所谓拳会就像叶问教授咏春拳所开设的武馆一样。清朝武馆林立,到处都有教拳法的武关,自然也有义和拳。第五,义和团与斧头帮的关系千丝万缕。这说法就比较厉害了,因为斧头帮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帮派,他们的成员中有很多是义和团成员演变过来的。不管起源于哪里,在当时来说义和团的确给慈禧太后带来了不少困扰。为此慈禧太后曾经大肆镇压过义和团。
义和团打起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慈禧的支持。
义和团成员不是傻瓜,他们必须要求生存。多次起义以后发现,自己的队伍损失惨重。而与此同时,洋人不断在欺负清朝政府。
义和团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他们不再反清复明了,一眨眼功夫,就把口号改成了扶清灭洋,咋地?这是在过家家吗?
义和团起山东,屠戮外国教士。昶与许景澄相善,廷询时,陈奏皆忼慨,上执景澄手而泣。昶连上二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皆不报。复与景澄合上第三疏,严劾酿乱大臣,未及奏,已被祸,疏稿为世称诵。---《清史稿》
还真不是,他们是经过了认真思考以后,这才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所以义和团开始不跟清朝对着干了,他们开始欺负洋人。
从山东一路到北京,只要是洋人的商队、教派等各种组织,都遭到了义和团毁灭性的打击。慈禧太后也是大喜过望,完全没想到这帮反贼,居然突然就开窍了。
既然代表了清朝的利益,那慈禧太后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还偷摸着给他们一点鼓励和支持,可见慈禧太后把这伙人已经当成了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
慈禧利用义和团和洋人们公开宣战。
慈禧太后牛了,她知道官军没什么太大本事,就算是有,她也想保存实力。既然义和团如此卖力,那就让义和团为她卖命好了。
这个时候慈禧就着手宣布公开支持义和团,并且向洋人们宣战。大家都觉得慈禧太后疯了,过去被人家摁在地上胖揍的事情难道忘了吗?
慈禧太后比谁都精明,只不过她似乎高估了义和团的战斗力。八国联军一看,人家都这么直白了,要是不表示一下,似乎说不过去。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入京师,载勋与端郡王载漪相结,设坛於其邸,纵令侵使馆。俄,授步军统领。上奉太后幸太原,载勋从,为行在查营大臣。既,与各国议和,罪祸首,夺爵,赐自尽。弟载功,袭。---《清史稿》
所以八国联军便合伙带兵攻打北京城,义和团在这场战役中殊死抵抗。可惜他们的金钟罩显然失去了效果,压根就挡不住洋人的枪炮。
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的人马土崩瓦解以后,立刻带着光绪皇帝跑路了。心里想着果然还是靠不住,还把自己藏在圆明园的老本给折了。
把锅都甩给义和团,联合洋人一起镇压了义和团。
慈禧太后心里明镜着呢,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立刻向洋人表态,这帮义和团的匪徒,那都是叛军。
自己跟义和团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之前所有的命令诏书,那都是假的。慈禧太后将所有的错都归罪于义和团。
不仅没有给他们支持,反而跑过来帮着洋人一起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被洋人杀戮也就算了,毕竟是为国殉难,可被慈禧太后屠杀,他们心里当然是非常不甘心的。
揭示:“义和团既号义民,谓能避枪炮。令诣城外空营候试,以枪击果不入,编伍充兵。”奸民不得逞。联军入都,溃兵南下,楷创议守河。自汜水迄兰仪,严稽渡口,凡持械之士,悉阻之不令入城,属境安堵。论者谓微楷之坚定,中原祸未艾也。---《清史稿》
所有的道理都站在了政客那一边,义和团彻彻底底沦为了慈禧太后手里随意把玩的玩具,一旦势头不对,这玩具随时都可以丢弃。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就这么失败了,他们的失败其实并不可怕,毕竟这种运动失败是常事。可怕的是,慈禧太后这种政客的无情背叛,把人性的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义和团的爱国,却成为了政客手里的工具。
其实读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分辨自己是否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是非常容易被人给带偏的时代。
玩弄政治的政客们,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让你热泪盈眶,也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让你抛头颅洒热血,可是你要扪心自问一下,这值得吗?为什么这些政客们的家里人自己不去呢?
义和团吃亏就吃亏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被慈禧太后带着走。等到稍微清醒过来的时候,慈禧已经利用完了他们,顺带着把他们都给剿灭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