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长期坚持的“同股同权”上市规则,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与新经济接轨的最大障碍。在香港资本市场正统观念中,“同股同权”制度可以保护股东民主,更有利于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很多香港人眼中的“公平”。然而,不少采取VIE架构的中国高科技公司,因此只能放弃香港,转而寻求其它上市地点。比如,刺痛了港交所的阿里巴巴。
2012年,阿里巴巴从港交所退市,开始转型改革,次年重新寻求IPO,最早依然希望回到香港。2013年接到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申请后,李小加倾向于允许阿里来港上市,然而当时香港社会大部分声音均站在对立面,既不接受同股不同权,更不认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最终,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募集了25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尽管马云说“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而不是“香港错失了阿里巴巴”,但痛失阿里的苦楚,也成为港交所25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的外部诱因。丢掉一两家上市公司对港交所而言,不是什么大事,但丢掉整整一代创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错失新经济更是一大遗憾。
李小加打算动同股同权这枚奶酪。
他的思路是,一方面,允许通过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对同股不同权有可能带来的独特风险和弊端作出更多制度性的安排,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直到2015年,港交所就此展开第二阶段咨询时,反对浪潮仍然汹涌。除了香港证监会,香港不少企业均表示反对,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贝莱德、富达等国际大型基金。
经过四年拉锯战,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公布了新的《上市规则》,新规则有三大特点:
第一、允许新经济股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
第二、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第三、放宽在英美上市的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来港交所上市。
从此,阻碍香港拥抱新经济的制度障碍拆除了。
新规生效后不久,港交所便在2018年迎来了一个内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内地新经济明星企业小米、美团、映客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来港敲钟上市。2018年共有205家公司在港上市。其中新经济公司达到14家,募资金额在2877.57亿港元,港交所的全年IPO上市数和募资额均列全球第一。最终阿里巴巴(HK 09988)也于2019年11月26日重新回归港股,实现了“回家”的承诺。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