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希特勒的这个决策十分有必要,首先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进展得太快了,相较其南北两翼的南北方集团军群,己呈孤军冒进之势,其漫长的补给线随时有被乌克兰方面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切断的危险。
另外当时德军的卡车和燃料都严重不足,5百多万大军的后勤保障严重依赖铁路,而苏联的火车轨距和燃煤又自成体系,并且波兰总督弗兰克当时正忙于转送大批犹太人至各集中营,一时无法协调足够的火车皮供给前线,德军的后勤保障开始掉链子了,故暂停进军莫斯科,一边更换路轨一边等待补给是合理的。
更加重要的是,莫斯科会战的前哨战——斯摩棱斯克会战从41年7月10日一直打到9月10日,足足打了两个月,而整场西线战役却只打了40多天,德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并未全歼苏军,在此期间苏军还多次反攻,并收复叶利尼亚等战略要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损失己近50%,步兵损失近20%,希特勒被迫动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加强给中央集团军群。
尽管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俘虏了40余万苏军,并缴获了大量物资装备,希特勒却敏锐地感受到,在西线大放异彩的闪电战并不适用于东线战场,战争有向长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德军在之前历时近一年的不列颠空战中消耗了近两千架战机和两千五百余名飞行员,另外还有大量的航空燃料,而且美军事实上也参战了,德美两国随时有可能处于战争状态,德国必须在这之前抢到乌克兰的小麦和高加索的石油,否则就会丧失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所以希特勒不顾古德里安将军等前线将领的一致反对,下令将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分别加强给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和列宁格勒发起猛攻,一方面可歼灭乌克兰方向的苏军主力,夺取以粮食为主的战略物资,并打开通往高加索的通道,另一方面可攻占克里米亚半岛,防止苏军以此为基地,战略轰炸德国重要的石油基地,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在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可确保盟国芬兰留在轴心国阵营里,并夺取波罗的海沿岸港口,保障瑞典铁矿石的海运通道。
1941年7月7日至9月26日,希特勒发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基辅会战,德军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几乎全歼了苏西南方面军的85万大军,光是俘虏就达65万,然而此役却为斯大林赢得了莫斯科会战的准备时间,苏联的道路泥泞期和严寒即将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