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军队人数多少,军队装备如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绝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原因。比如,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如果政治上面出问题,军事上则很难取得胜利。太平军还是太平军,湘军还是湘军,前期的太平见湘军一次修理一次,后期的太平军却不是湘军的对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探讨分析一下。
首先,太平军后期军队扩充过快,兵员素质下降。太平军鼎盛时期的军队总人数在五十万左右,后期军队人数也不少于五十万。但是后期太平军和前期太平军的战斗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前期太平军都是经过洪秀全精挑细选出来的军队,许多士兵信奉拜上帝会,也信任洪秀全,这些士兵属于有目标、有理想的士兵。这些军队真正把清朝当成阎罗妖,即使没有鼓动,他们也会全力对抗清政府。有信仰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言而喻。比如,李开芳和石达开等人就算被凌迟处死,他们也都没有吭一声。后来太平军的成分构成逐渐发生了变化。原太平军士兵战死了一部分,内耗死掉了一部分,石达开又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也都成了所谓的将军和王。后期太平军虽然人数也不少,但是这些新招募的士兵,有的是纯属为了当兵吃粮,有的则是被抓过来的壮丁,大部分士兵并不认同拜上帝会和洪秀全。而且这些新招募的士兵没有经过太多战斗的磨炼,战场经验也没有湘军充足。这些士兵的战斗力不如前一拨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太平军名将凋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初,太平军人才济济。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林凤祥、李开芳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将领。这些出色的将领一次又一次击败湘军,攻破江南和江北大营,大大扩大了天平天国的领土范围,使得太平军达到了军事上的巅峰。可是后来,萧朝贵、冯云山、林凤祥、李开芳、石达开等人要么战死,要么被俘之后遇害;杨秀清、韦昌辉等人死于内乱。太平天国后期甚至出现了军中无将的局面,洪秀全不得不从年轻将领中提拔一部分人。陈玉成、李秀成、赖文光和李世贤等人虽然有一定才华,但是他们的能力以及对天平天国的忠诚度和信仰度完全比不上前期七王。后期真正支撑太平军军事的只有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李秀成不仅拥兵自重,他忠诚度也非常有问题。
第三,太平军得不到地方势力的支持。洪秀全和太平军信奉的拜上帝会是一个不中不洋的宗教,当时中国许多老百姓很难接受他们这种信仰。尤其是地方一些士大夫阶层对洪秀全这种不尊奉孔教的行为非常不满,这部分人要么不配合太平军,要么直接组织地主武装打击太平军。其实曾国藩组织湘军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平军不奉孔教。太平天国前期尚且能得到不少普通老百姓的支持,到了后期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加上他们提出的土地纲领又不切合实际,所以许多老百姓也不支持太平军。
第四,战争后期,湘军和淮军等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在改善,战斗力增强。前期太平军使用火器的范围和程度要远远超过清军,到了后期太平军在火器上的优势已经微乎其微。后期湘军和淮军等地主武装也开始大规模换装洋枪、洋炮,后期清政府和地方列强勾结,太平军的火器也不如从前,太平军在装备上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而且这一时期,外国反动势力也帮助清政府一起绞杀太平军,太平军不仅要对付清军还要对付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湘军的武器装备大大改善,曾国藩又进一步优化湘军结构,湘军的战斗经验也在增加,这一时期湘军的战斗力也大大提高。此涨彼就消,湘军战斗力增强,相应地意味着太平军战斗力下降。
最后,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严重问题,这也是太平军战斗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定都天京以后,以洪秀全为首的主要领导人开始逐渐腐化,并展开激烈的争权夺利。洪秀全的进取心严重衰退,在天京建造了豪华的天王府,天王府内的财宝和美女不计其数。洪秀全的重心也由之前的立志推翻清政府逐渐转向安心享乐和迷信宗教。东王杨秀清多次利用“天父”附体的伎俩责骂、控制洪秀全。洪杨矛盾日渐加深,最终引起了天京变乱。天京变乱期间,杨秀清及东王府一两万人被杀,石达开全家被杀,洪秀全又杀死北王韦昌辉。后来洪秀全猜忌石达开,导致石达开带领十几万精锐部队离开。天京变乱之后,天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天平天国从顶峰衰落下来,给了清政府和湘军喘息的机会。天京变乱以后,洪秀全更加贪图享乐,更加迷信宗教,也更加任人唯亲。后期天平天国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出在军事方面,而是出在政治方面。政治上的问题反映在军事上则是军队战斗力下降。
当然太平军后期战斗力下降的原因肯定不止这么多。如果各位读者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评论。欢迎各位拍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