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搏击比赛包括踢拳、泰拳、散打、mma等比赛,比赛有分为加分制的锦标赛赛制的比赛和减分制的商业赛、职业赛制的比赛。而狭义的搏击比赛一般指自由搏击既踢拳比赛。
下文我以职业赛制的踢拳(自由搏击)比赛为例,来回答问题。
一、边裁的判罚标准。
1、点数。
以踢拳规定的有效技法:拳法、腿法、膝法,清晰准确的打中对手,会被记为有效击打,记一点数。
2、有效杀伤。
以踢拳规定的有效技法:拳法、腿法、膝法,使对手产生明显的位移、清脆的击打声音、显著的打击效果,会被记为重击,综合重击数来判定有效杀伤效果。
3、击倒次数。
以踢拳规定的有效技法:拳法、腿法、膝法,打出重击,使对方短暂晕厥失去平衡倒地或者被击腹等动作打至疼痛主动第三点着地被场裁读秒,记为一次击倒。
4、进攻的积极性。
主动的去出进攻动作,在整场比赛中处于进攻的主导方,大多少时间占据擂台的场地中央,被记为进攻的积极方。
5、节奏控制。
用步法和截击、迎击来破坏对手的输出动作、防守动作、移动动作,让对手基于自己的反应做动作,掌握动作的主导权。记为节奏控制方。
6、高难度技巧的使用率
除常规技巧外的,转身鞭拳、超人拳、后摆腿、后蹬腿、旋风腿、舍身踢、飞膝、跳膝等非常规进攻动作和高难度的躲闪动作等高难度技巧的使用率。
7、交锋优势
每次交锋,首次出进攻动作方,以及交锋结束最末动作结束方,和互换组合压迫对手步法撤退方,为小交锋优势方,结合整局小交锋优劣势,来判定
基本上所有踢拳赛事都以上面六条标准为判罚标准,基本的判罚权重为:3击倒次数>2有效杀伤>1点数>4进攻的积极性>5节奏控制>7交锋优势>6高难度技巧。在减分制规则下除击倒扣2分外,在一局比赛中,表现综合评定劣势者,扣1分。(记为10~9)。
但是每个赛事的判罚标准有不同,比如早期的武林风赛事判罚权重,把1点数放置在3击倒次数后最的高位;而昆仑决把4进攻的积极性的权重看的更高;欧洲顶级赛事glory把5节奏控制的更重要等等。
而不同的赛事标准对不同的拳手的利好是不同的,武林风规则有利于打点技术型拳手,昆仑决有利于进攻型拳手,glory有利与场控型拳手。
二、为什么有时裁判判罚和观众的意向会不同呢?
重点来了,我们身为观众对以上7个标准是有不同喜好的,有人更喜欢进攻型拳手、有人喜欢技术型拳手、有人喜欢场控型拳手,当你的喜欢与赛事判罚标准不同时,就会产生意向不同的情况。
而且普通观众的观赛倾向为3击倒次数>7交锋优势>4进攻的积极性>2有效杀伤>6高难度技巧的使用率>1点数>5节奏控制。普通观众更喜爱精彩片段高光时刻,而不是和裁判站在比赛的全局考虑所以就会出现类似于1拳手一直跑,为什么还赢了?(邱建良、方便为代表)2拳手点数比多少多,为什么输了3拳手一直挨打、为什么赢了,等观众疑惑的情况,这都可能是观众没能理解场裁所在赛事的规则所造成的。
说个题外话,拳手的硬实力水平固然重要,但是选择自身所适应规则的赛事也是很重要,可能你在此赛事打顺风顺水,在彼赛事就会因为不适应规则细节而吃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