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制华”模式能否让戴姆勒夺回北京奔驰话语权?

2023-05-23 20:57:27  [来源:网络]    
字体:【

「北戴合」模式是否为以华制华无需讨论·北汽和吉利之争挺尴尬

前期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为巩固北奔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增加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以0.29%的优势超越吉利集团所持有的戴姆勒奔驰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这个操作被解读为“夺取北奔话语权”或“戴姆勒以华制华”,怎么理解才对呢?暂且撇开两大中企为谁能成为戴姆勒第一股东争夺战的“姿态”好不好看,以华制华的解读是有些过火的。

三年前的吉利汽车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了戴姆勒9.69%的股权后,有没有“吉奔”的讨论或规划呢?似乎是没有的。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主要组建成了出行服务公司,股比为50:50,所谓的出行服务可以理解为“网约专车”,吉利本就有曹操出行、新能源汽车自己能消化掉一部分,对于积分压力能有所缓解,戴姆勒想来也是需要的吧,

而除了出行服务以外,吉利主要是是够了SMART的50%的股权,其他再没有什么了;也就是说戴姆勒和吉利的合作是针对其他领域的,本不是要生产戴姆勒旗下的奔驰品牌汽车,所以也就不存在“以北汽制吉利”或反之。

SMART是奔驰汽车吗?

有些门外汉认为这个品牌就是奔驰车,然而实际上SMART只是戴姆勒旗下的子品牌,和梅赛德斯奔驰是两个独立的品牌;SMART是戴姆勒和斯沃琪合资创立的品牌,斯沃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时装表品牌,也就是低端品牌,那么对应打造的汽车品牌当然也是低端的。该品牌的车辆曾经只有两门微型车,空间极小、体验极差、安全性能也不好评价;发动机用雷诺或三菱的低端三缸机,变速器用过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或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这样的CP打造出来的显然都是工业垃圾。

所以SMART自创立以来每年都在亏损,俨然成为了戴姆勒旗下的鸡肋;而吉利之所以还要收购这么个品牌无疑是认为现在的个人用户市场还会对此类“洋品牌”有偏好,这个操作其实很尴尬,未来说不好是个宝贝还是个坑。

北汽集团是在找安全感吗?

增持戴姆勒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对于北汽而言看似是找寻一种“安全感”,实际这个解读也有些偏颇;戴姆勒没有与其他车企合资打造过梅奔的车,主力车型都是“北奔”,想要寻找一个新的合作伙伴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所以北汽和戴姆勒的合作结构其实足够稳固,增持无非是增加利润罢了;北汽的自主品牌表现非常差,比如上半年的北汽多个自主品牌(涵盖越野车BJ系列)只售出了2.8万台,同比下滑20%,相关收入为23.16亿。

但是北奔同期就贡献出了880.59亿,占比达到北汽集团的97.4%,也就是说北汽只能指望这个德国车企了;只是还有个数据很尴尬,那就是北奔上半年实际销量也才31.6万台,由此可见奔驰汽车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夸张,这么个数据足以说明北汽对于戴姆勒奔驰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非常讽刺。

“以华制华”如果指北汽制约吉利或吉利制约北汽的话,最终这两家都不会是最大的赢家,最大赢家还是戴姆勒这家德国企业;要知道不论是吉利还是北汽的持股比例都不会超过10%,因为超过这个门槛就要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审批,这是不太容易通过的。那么在中国汽车市场赚的最多的还是还戴姆勒,这不是两个中企为外企做嫁衣嘛;所以这个操作不论是为了安抚还是为了平衡,最终都是资本的逐利,没有看到哪一方有为了加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有什么努力。

此类品牌不值得关注和炒作,戴姆勒梅奔的车究竟是什么水平想来也无需赘述,看看那1.3T加上格特拉克DCT的紧凑级SUV,看看那1.5T的准C级轿车,这些车就是个“可悲的笑话”;品控水平也是不敢恭维,此类品牌该降降温了。2022年应当加强中国高端汽车品牌阵营的结构,进一步夺回高端汽车阵地才是真的。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