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谓的“德”,有一般含义和特殊用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品德,德行,德操。《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即孔子说:“不违背道德的人,必有人靠近、围绕着他。”其中“德”指的就是品德,德行,德操。
第二,政治品质。《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即孔子说:“立志于‘道’,执守于德,不违于仁,游学于‘六艺’。”其中“德”指的就是德才兼备范畴的政治品质。据,“执守之意”(朱熹《四书集注》)。
第三,信念,抱负。《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意即孔子说:“君子胸怀的是伟大抱负,小人想念的是乡土习俗小事。”其中“德”指的就是信念,抱负。
第四,恩德。《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即有人说:“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报德?应该是用公正无私的思想来化解怨恨,用崇高的道德来报答恩德。”其中“德”指的就是恩德。
以上“德”的含义,与我们现代四角号码新词典的定义是一样的。
第五,中庸之为德。《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即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其中“中庸之为德”就是把“中庸”的本质——客观公正作为“德”的准则,用之于各方面,要体现客观公正。例如解读孔子文化,能体现客观公正,就不致于被扭曲,这就是“中庸之为德”(以下第六至第八点也体现这一意涵)。
第六,修文之德。《论语·季氏篇》:孔子论“不患寡而患不均”时,对冉求说:“……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即“……这如果是正确的话,那原来边远人不归服就修文德让他们来这里。既来之,则安之。”其中“德”指的就是修文之德,在修文方面也讲究“德”。修,写。
第七,伦常道德。《礼记·哀公问》:孔子回答哀公问时说:“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其中“三者正”指的就是在伦常道德方面体现正,公正。
第八,德风(政风)。《论语·颜渊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即“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随风而倒。”其中“德风”指的就是“政风”,要体现正,公正。
总之,孔子所谓的“德”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中庸之为德”,与昨天(10月15日)笔者回答“孔子所谓的‘道’是指什么?”是孔子学说的纲,纲举目张,如果能运用于自媒体的实践,那么,其意义是重大的:①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②有益于净化自媒体网络环境,减少低级趣味,提高文明水平,使之更有吸引力;③有益于提高对作品的创作、评论水平;④由于越来越多人浏览“今日头条”,它也可能有益于带动社会和谐、家庭和谐。
以上就是我对孔子“德”的看法,如果网友赞同我的观点,敬请给我点赞,共同带头践行,以树新风、扬正气。谢谢悟空邀请!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