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时期的相国、丞相、宰相、内阁首辅的区别是什么?

2023-05-25 05:43:23  [来源:网络]    
字体:【

相国、丞相、宰相、内阁首辅都是不同时期宰相的不同称呼。

宰相

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君主负责、总揽朝政的人,但是宰相本身并不是一个固定官职名称,宰相作为正式官职称呼可能只有辽代。

宰相在大部分时间里有这些职称:秦朝丞相,汉代相国、丞相,隋唐的尚书令、中书令、同平章事、同三品,宋代的同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等。

虽然相国、丞相、内阁首辅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着差别的,最大的差别就是权势的差别,在权势上基本可以认为:相国>丞相>内阁首辅。

相国

相国总揽朝政,可能是职权最重的宰相了,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只设有一个,而且和丞相可以同时设立,这个时候的丞相可能不止一个,是相国的副手、低一层级。

可能是相国的权势过重,很君主集权有着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在汉代以后基本上不在设立相国,汉代以后的相国基本上就是权臣篡位的前兆了。

丞相

在取消设立相国之后,丞相就成了职权最重的官职,成为辅佐皇帝总理朝政的官员,百官之首脑,丞相作为宰相官职名称的时候,职权还是很重的。

丞相一般设左右两位,两人分割相权,共同辅政,相比较于隋唐以后三省长官(中书令、尚书令、尚书仆射、门下侍中)和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为丞相的群相制时期,职权不可同日而语,要高上许多。

应该还是处于削弱相权的原因,隋唐以后实行三省长官和加衔制度的群相制,把相权进一步分割削弱,进一步巩固皇权,加强皇帝集权统治。

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是明代首席大学士和清代领班军机大臣的习称,说实话称呼内阁首辅为宰相有些勉强,更不要说其他内阁辅臣。

中国的内阁制始建于明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内阁大学士品级很低,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根本不像以前的丞相有决策权,能够统领百官,处理朝政。

后期经过逐渐发展,内阁辅臣权势慢慢大了许多,但是也只相当于弱化版的群相制度,而且内阁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决定权,只有建议权,个别权臣例外一点,这个时期的内阁和国外资本主义的内阁制有着很大差异。

综上,相国、丞相和内阁首辅虽然都是宰相,但是权势和地位却相差很大,这可能是由于相权和皇权对立争斗过程中相权处于劣势地位导致的,也是封建帝王集权统治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