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和关键点就是将【文化】和【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结合起来
文化既要传承,就离不开传承的动力。若是基于一时一地一人的不舍,那没办法传承。必须基于长久多地无数人的意愿,方能传承。
【困局】
当前文化传承遇到的最大的困局,就是传统文化理论在多数情况下不被这个时代的人需要。这种不被需要有两个方面
●1、没有意识到是需要的
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传统文化没有被认知就是因为,对于传统文化对当前这个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不被众人了解。突出的部分,就是精神理念层面上的传统文化。
●2、日常生活用不到的
日常生活用不到的,多侧重在一个具体的物质属性的传统文化上,比如服装,比如特定时代的礼节系统。
基于我们这个时代对于简洁、便于生活所需,因此,服装也好,礼节系统也好,都是如何简化如何来。
而简化本身就是日常切实所需,尽管有很多人,出于复兴传统文化,也出于对某一种具体的物质文化的喜爱,多方努力,但是,依旧无法解决日常生活所需这个最大的需求点。
【解决方向】
●1、基于传统文化中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用在具体解决日常所需上。
只有充分验证,一种文化理念可以在当代的大部分的生活中切切实实解决很多问题,才能让大家出于生活所需去用。任何一种精神文明,只有不辞细流,方能成其大。
●2、针对一些物质文明的独特时代性,我们可以透过具体物质性的存在,去找到这个物质存在的精神理念。
比如,让传统服装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比如,将古代的礼仪理念作用到现代的日常生活中。
传承,不是复制照搬,传承,是为解决我们这个时代切实问题,对传统文化进行增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
【落实】
●1、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要重新复活,就必须要有一个物质依附,这个物质,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长里短,理性至方法策略,感性至调解情绪,都需要让传统文化飞到“寻常百姓家”,而不仅仅是“旧时堂前王谢燕”。
既然是文化,那必然是众人合力,方能成为文化。缺少众人之力,必将力弱而消亡。
●2、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要找到现代的物质作为依附,同样,传统文化的物质层面也要通过其理念依附到现代的物质上。
我们无法强迫那么多现代人在服装、饮食、言行、思维逻辑上完全按照古代的人走,如果那样的话,那我们这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3、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之时,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尊重现代这个时代的文明,脱离现代文明去讨传统文明,那只会是本末倒置。
其实,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只是辅助我们生活的一个工具而已,我们需要的是用这个工具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更好,而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活成另一个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