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的成功像是个被说烂的故事,从无人问津到脍炙人口,现如今仿佛成了不言自明的定理。
不可否认的是,它“无厘头”和“后现代”的语境完全颠覆了当时的审美习惯,更是周星驰“喜剧之王”冠冕最璀璨的明珠,而作为一部在当时极具先锋性的影片,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仍如典章文物一般,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成功往往事出有因,且渲染着时代的华彩。
上世纪末的东方之珠普遍被一种缺失感和迷茫感所浸染,社会各阶层概莫能外,这一种回归在即的迷茫与苦痛被电影艺术敏锐地捕捉到,到1995年也就是大话西游诞生的时期,已成为一种电影主流的风尚,据此为内核的《无间道》正是当年的代表作。
《大话西游》却以喜剧的方法表达的悲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阴郁影坛中的一道亮线,周星驰标志性的“无厘头”风格应当正契合民众对现实的逃避心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就这么无声无息地上映,又无声无息地落幕了,像一粒石子掷入死水潭,只激起轻微的集团波澜,这应当“归咎”于它同主流的背离以及手法的前卫。
直到一两年后,盗版vcd开始在高校学生圈里流传开来,一直延续到千禧年在网络上继续发烧。当年的大学生备受感动:对至尊宝的痛苦感同身受,也动容于紫霞仙子的痴情,《大话西游》才真正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因特定受众的接受而扬名的电影的例子。
大学扩招后,其精英教育意识的消解使大学生们备受“无谓感”的折磨:不安、焦虑、愤懑,使逃避至镜头世界成了不二之选。渴望拒绝责任,渴望浑浑噩噩,但是现实世界不允许,所有人被迫奋起战斗。回望它的成功,最大的力量来自时代的推手。
然而回归影片本身,作为早期的“穿越”题材电影,仍具有众多可圈可点之处,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巧的故事构思,以及金句迭出的台词,无一不是大话西游成为经久不衰之作的关键所在。
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朱茵所扮演的紫霞仙子为例,她本是如来佛祖灯里的灯芯,然而不甘于这样的安排,来到人间寻找如意郎君。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她,宁愿死在二郎神手里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对爱情的追求。
当她发现自己的如意郎君心里全然没有她的位置时,却放下了“这个山头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我的”的那种霸道,在沙漠里和至尊宝分道扬镳,她的爱情无疑是是伟大而宽广的。
当她历经磨难,发现孙悟空身上随身带着她的金铃,她终于知道孙悟空是爱她的,她不知道自己正对着承诺了却尘缘的孙悟空说:“你明不明白,我已经不是神仙了?我只明白一件事,爱一个人是那么痛苦!”
可是事实却正如正像紫霞说的,“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当一切似乎都将重归于好,世故的藩篱即将被逾越时,她却在牛魔王的钢叉下香消玉殒了,她是因爱而生又因爱而死的,是完全的化为人形的爱情。
正如某豆瓣博主所言“大话之于我们的意义是,它在我们最需要戏谑的年少时期,给我们戏谑;在我们最需要爱情的青年期,让我们体会爱情;而在我们最需要回忆不羁、回忆爱情的时候,它也能给予无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