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楼,是日本欺负当时中国军民装备极其落后的特殊产物。
炮楼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敌占区,而不是与中国正规军队的一线。炮楼主要对付的是游击队和老百姓。而以当时中国游击队和老百姓的装备:大刀、长矛、步枪、土炮......拿炮楼基本上没什么办法。
其实关于炮楼的作用大家可以先看看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有比较直观的展现。
日本人选好高地,建造炮楼,很坚固,普通的枪、子弹、黑火药也打不动它。在炮楼里存储足够的粮食和弹药,驻兵,这就形成了一个据点。炮楼很高,上面的士兵配合探照灯,可以监控下面很大一片区域。包括下面的小村庄。日本兵在上面放哨,方圆多少的老百姓,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握之内。
炮楼有射击孔,配上机枪,后方的游击队、老百姓想端掉它,可能性非常低。
抱着炸药包匍匐上去拉导火索,这种操作,那都得是八路军的骨干部队才能进行的操作。小钢炮来两发,这都得是主力部队的奢侈性打法。想打鬼子的炮楼,咋也得是八路军、新四军团级别的战斗。
炮楼是当时亚洲整体工业落后的产物,要是拿到欧洲就成笑话了。
不要说是二战,即便是一战,它也没有存在的空间。
一战,英法德在欧洲进行厮杀,那时候他们开战前,动不动就是先来10万发炮弹覆盖一下敌人阵地。在步兵发起进攻之前,需要炮火准备。就是用炮火把敌方的阵地先炸一遍,让敌人的工事遭到一定的破坏,让敌人的士兵遭到一定的损失。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的炮火准备时间往往是一天、两天、三天,一周。不是炸你10分钟、半个小时。是连续好几天的炸,几百万发炮弹砸过去。
你立个炮楼?
仔细想想,是不是笑话?
立个高高的炮楼,那不是成靶子了吗?人家都有观察手,发现你立这么个明显的地标性建筑。来吧,先来5000发炮弹覆盖一下。就算100发炮弹只有1发能打准,是不是也得有50发炮弹从炮楼的顶部掉进去......
当然,这么设想是没意义的,因为炮楼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在那里。
炮楼跟碉堡、工事、堑壕、藏兵洞很像,但它们完全是不同的两种东西。
炮楼不是为阵地战设计的,它是为“治安战”设计的,简单的讲就是上面说的:治理老百姓,压制游击队。要是放到欧洲,二战,随便哪个国家出个步兵分队,坦克、装甲车掩护一下,步兵靠上去,火焰喷射器、手榴弹、冲锋枪伺候一下,端掉,也是分分钟的事。
更别提飞机扔炸弹、大炮轰、坦克射了......
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大西洋防线,这都是为了和正规军打仗而准备的。这跟炮楼有着本质的不同。跟正规军打,这个防线是网状的,有堑壕,有铁丝网,有雷区,有地下,有藏兵洞,有机枪阵地,有炮台......这些工事连城一片,打仗的时候彼此支援。但炮楼就是孤零零的一个点,打起来,想得到支援得打电话,前提是电话线别被掐了。电话打通了,城里的鬼子才能开着车出来,去救他们。
工事,为了对抗敌人强大的火力,基本上都是“平”的,跟地表持平。再不就是低于地面,打仗的时候,人只露出半截脑袋。就像奥马哈工事里的那个德军,他的工事就跟山体配合得非常完美,是盟军射击的死角,炮火、炸弹都打不到他,然后他抱着机关枪突突了美军好几个小时......
炮楼跟这些防线比起来就“突出”多了。必须先找块高地,再竖起来,跟个大烟囱似的。拿到欧洲,就是给人家练瞄准用的。
在欧洲确实有些工事比较像炮楼。也是孤零零的部署在某处高地,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有机枪孔,但那都不是炮楼。炮楼与其他工事最核心的区别就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