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 将至,各平台推出五花八门的福利,线上如此,线下零售也一样,乍一看,力度很大,仔细一分析,呵呵,原来如此。
首先说送券,前提有个门槛,满多少金额才能用这张券。问题来了,实际就是商家打折促销,不做双11时线上线下也一样的要打折促销,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不促不销成为了一种常态。还有一种是提高价格再打折,这是常见的方法。这只是从券的用法来说,另外就是通过用券套住你,可能你不一定要买这么多东西,但一定要满足金额才能用券,如果你觉得有便宜占,就被套住了,花更多的钱买了一堆可能目前不需要的东西。
第二种就是看似打折力度大,实际上商品做了处理,什么意思了?实际上是拿往年的款式或滞销商品来打折,类似于尾货、库存、滞销商品洗货,借着双11的东风一把清仓。就穿着类商品而言,一般新品上市时是原价买一波,季中再折后热销一波,基本上这二个阶段就要将成本及利润收回,至于季末清仓尾货是能买多少是多少,就是纯赚了,一般都是低折处理,大多在5折以下。
第三种就是夸大宣传,诱导消费。为什么说诱导消费了?通过各种福利各种营销,结果往往会买回超出预算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消费的整体量上去了。量上去了,利润就来了。
最后说的是,任何平台,京东、淘宝及线下零售商场不会生产任何商品,它只是一个消费平台,做活动时会强压着厂家、经销商配合做活动,也就是说该交的费用要交,但为了吸流量就必须要挤压你的利润空间,至于你赚不赚钱不是平台所考虑的。但是厂家及各经销商、品牌代理商也不傻,赁什么啊我就不能赚钱啊?在大平台面前,又没有平等的话语权,怎么办,以次充好,或抬高价格。其结果是买的与宣传的不一样,需要购买的和实际买回来的不一样。
双11是淘宝天猫发起,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营销,并且成为了全民购物的狂欢,反而不买就不时尚了,就不懂得潮流了。经常听闻剁手、败家娘们等段子,即是段子,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性消费,不要被轰轰烈烈的营销所诱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