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地方豪强等各占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彼此之间互相争斗,最终袁绍和曹操从中崛起,成为两股最大的势力。建安四年,袁绍率十万大军攻击曹操,而曹操手头只有二万左右兵力。在经历延津、白马等战之后,袁、曹两军相持于官渡,并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以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率步骑五千,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得到消息后,一边派人救援,一边命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是曹营坚固,一时攻打不下。而曹操则在乌巢大破袁军,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得知粮草被焚后,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袁军军心动摇,开始溃败,仓皇之间,袁绍只带着八百骑兵退回了河北。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北方胡人大举进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大量汉人被迫南迁,317年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占据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区。而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经过混战后,最后由氐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前秦君主苻坚任用汉人王猛后,国家实力大增。王猛生前认为,攻打东晋的时机不成熟,一直阻止苻坚征伐东晋。378年,也就是王猛去世八年后,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决定一举攻灭东晋一统天下。此时,谢玄镇守广陵,之前他从江北流民中招募了大量精兵,组成北府兵,由刘牢之等人率领。苻坚先下攻下南阳和襄阳,然后兵锋直指彭城。谢安令谢玄率五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沿淮河西上,迎击前秦主力。苻坚攻战寿阳后,为速战速决,派东晋降将朱序去劝降,朱序却趁机把苻坚的情报全部告诉东晋,并建议东晋趁前秦军队还未完成抵达战场之机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于是晋军西行,与前秦军对峙于淝水。二十月,决定后退让晋军渡河,以利于双方决战。苻坚的打算是趁晋军半渡时发动袭击,但前秦军后移时,朱序等人即在阵后大叫秦军失败了,后边的秦军信以为真,阵脚大乱,晋军全力出击,一举击溃前秦十五万大军。苻坚中箭后,率余兵拼命逃回北方。一路之后,听到风声以及鹤鸣声都认为是追击的晋军,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十之七八。
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两者的历史意义却有所不同。
官渡之战是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霸主的转折点,经此一战,曹操彻底扭转了自己长期以来与袁绍争锋中的劣势,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之后,北方地区由分裂走向统一,揭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得东晋在南方地区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得流落到南方的中华文明有了延续和发展的基地,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而前秦在淝水之战的失利,则使得北方的统一局面灰飞烟灭,北方大地重陷混乱,最终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