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朋友向我推荐并赠予一本书,书名叫《直觉的魔力》。我接过书,眼睛一亮,心头一颤!因为我看到这本书被她整整齐齐地包了一层书皮儿!
看到书皮儿,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每每领到新课本,或者买得、借得一本课外书,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地、认真地、小心翼翼地包个书皮儿。有时候找不到质量较高的书皮儿纸,急得团团转。真的感到包书皮儿之前都不敢轻易把书打开,生怕把书籍弄脏了。和现在有的高中毕业生高考完毕,发疯似地、咬牙切齿地撕书烧书的情境,形成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对比。
现在能见到书皮儿,真的是一种奢侈,书皮儿已经成了文物。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人收藏书皮儿或者包着原始书皮儿的书籍。我反复在想,书皮儿退出历史,不仅仅是因为现在书太多了、钱太多了、书皮儿纸太多了的缘故。
看到书皮儿,有一种很动情的感觉。在那个年代,书皮儿就好象新娘的婚纱。婚纱有高中低档之分,书皮儿纸也是很有讲究的。当年俺的家庭是一户纯粹得没有任何争议的农民,连半张旧报纸也很难找到。好在我哥哥在村公所广播室值班,偷偷地、巧妙地从那份《人民画报》上拆下一整张彩页儿,作为我叠书皮儿的上等材料。结果每次开学俺都会爆一颗“卫星”,使许多同学争相欣赏俺那色彩斑爛的书皮儿。我学业阶段的自信和幸福,至少有百分之一二十来自那一页画报。
书皮的叠法也是一门艺术。可以不带角儿,也可以带角儿;可是随便拆掉,可以永久无法拆掉;可以是单一功能,也可以是多种功能,如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装橡皮、装零钱的小口袋儿。尤其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看包书皮儿、学包书皮儿、教包书皮儿的成长过程。
看到书皮儿,有一种想呼唤的感觉。说到这里,我想起到一些寺庙里参观时的情境。去过寺庙看过僧人研读佛经的人们可以回忆一下,僧侣们在取出包着厚厚书皮儿的线装经卷时,常常不由不由自主地先在袈裟上擦擦手,然后才虔诚地、小心地打开书卷……再联想到“捧读”、“拜读”、“吃透”、“消化”、“精神营养”、“如饥似渴”等词汇和成语,我就不由得真心希望、倡导文化人和莘莘学子们,不妨选几本自己最喜欢的好书,再包包书皮儿,把她作为一节心灵保健操,一节情趣净化操,一节求知激励操。读书吧,爱书吧,从包包书皮儿开始!
看到书皮儿,有一种再尝试的感觉。一张书皮儿,让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于是就产生重温包书皮儿的快乐、再享包书皮儿的幸福的念头。我找出近几年自己读过的最惬意、最受益、最难舍的几本书,《幸福学》、《时间简史》、《道德经注释》、《相似论》、《拥舞生命》、《穷人缺什么》,还有自己的著作《“傻瓜”教子法》,到文具店里买来赤澄黄绿青蓝紫七色彩纸,包出七本旧书。这种行为,既不属于“浪”,又不属于“漫”,主要是潜意识里想固化自己读书进取的信念,深度享受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