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滁州西涧》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如果以此诗作画,你会怎样构图呢?

2023-05-28 00:54:54  [来源:网络]    
字体:【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绝.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韦应物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而此诗通常会划归山水诗,也是韦应物的一首代表作。

《唐诗笺注》评此诗:

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

现在,我们不讨论这首诗是否有寄托。单说说诗的画面构图。

诗也好,画也好,必有主题。那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呢?题目和起句都已点明,就是“涧”。

《说文》曰:涧,山夹水也。所以画的主题就是一幅“暮春山水图”。

《唐诗别裁》曰:

起二句与下半无关。下半即景好句,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

起句“涧边幽草”只是为了带出“涧”,承句“黄鹂深树鸣”只是声,均可轻轻带过,也不一定要入画。而此诗的转、结句方为入画句法。

春雨绵绵,所以画中的山和水都是朦胧的。而画的焦点,必是结句无疑。“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也是历代画家入画的主题。

在前几日答题时,我说过写诗要有“诗心”。

“有诗心者,触旁人所不能触,感旁人所不能感,简而言之,是有一颗“洞观物外”之心,在看到一景一物时,总能关联出不同的雅趣,可能是情趣,也可能是理趣。”(详见2月18日我的答题:诗词写作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故附上两个坊间的小故事:

其一,宋代某画院欲招画师,出画题:“野渡无人舟自横”。大部份画师构图与上述类似,只有一画师别出新意,他画了几只麻雀,在横于野渡的船篷上啄食,其中一只正在招呼树上的伴侣下来。据说这画师被录用了。

其二,宋徽宗赵佶也曾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考画师,画师构图也大多如诗所述。有一画师却画了一摆渡人手握笛子卧于舟尾。其认为,所谓无人,是指“无人过渡”,故连摆舟人也无聊地打起瞌睡来。

坊间之语,情节自不可信,但其也无非想说明一个道理——洞观物外,关联出新的雅趣。我想,写诗如是,绘画亦如是。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