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选择一款冷兵器作为中国冷兵器的代表,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

2023-05-08 11:13:27  [来源:]    
字体:【

看了楼上楼下各位的回答,以汉剑、唐刀、长枪,硬弩居多。

当然都对,但感觉差点意思。

什么叫中国冷兵器代表?应该是独树一帜,人无我有,并可持之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中华兵刃。而刀、枪、剑、弩,都非我中国独有。

但确实有这么一样冷兵器,符合以上条件——马槊。

就是它,持之可以纵横天下,所向辄披靡。

马槊的外形,与枪、矛相近,属于长枪族中一员,但有一个外在特征,让它一眼看去,就能奇峰突出——长达六十公分的槊刃,两边开刃,有如宝剑。而一般的枪矛两边是不开刃的,以枪尖为主要攻击点。

可以想象,六十公分的剑型槊刃,加上丈许槊杆,在高头大马的冲锋之下,刺,挑,劈,荡,其威力当不亚于唐朝陌刀——“正面进击者,人马俱碎。”

而它的槊杆,更是暗藏玄机,是马槊超越所有长枪兵器的精华所在。乍看一下,除了更长之外,槊杆和枪杆、矛杆的似乎相差无几,但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类“东西”。

槊杆的成本和性能,要比寻常枪杆高之百倍!因为马槊的制造非常复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涉及了复合材料技术,材料力学,冶金学,人体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科技含量非常高,堪称超越时代的产物。

原产西夏的宋朝著名大杀器:神臂弓,用的就是桑木,《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神臂弓……其法以桑木为身……"。而柘木——又名桑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贵的一种,被视为槊的首选,其硬度与柔韧度均极其出色。

《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北周 庾信 《春赋》:“金鞍始被,柘弓新张。”

有了上等柘木,浸泡油晾干后,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用鱼泡胶黏合而成丈余槊杆。在横向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勒入槊杆,使横向受力。

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葛布再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  

这样制造出了槊杆不仅柔软有弹性,而且分量比较轻,丈二的长槊也就和七八尺的马枪差不多重,因此骑士可以单手持槊冲阵。而槊杆的弹性又保证了马槊在刺中目标后可以弯曲以释放高速撞击产生的冲力,不会伤到骑士的手腕。

槊锋具有破甲棱,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甲、扎甲、锁子甲、明光铠,在马槊之下都一击而穿。

造这样长而坚韧,而且很轻的精良马槊,需耗时三年,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还有价无市。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往往世代相传。

据说一具所用的上好柘木,可以做十张强弩,如此高昂的制造成本,也埋下了将来被淘汰的种子。尤其是后面重文轻武的宋朝。马槊的主人——隋唐的武将世家、贵族门阀渐渐落败消亡。

没人能用得起马槊,也没人再配用马槊。

北宋名画《大驾卤薄书》 [6] 图中共绘皇室的仪仗队官兵5481人,其中前导部队中,以骑马的金吾将军手执8枚马槊,如图所见,在左一排就是执槊的卫队。

也有人说马槊是国人意淫出来的,这种手法不值一驳。只要明白武器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一寸长一寸强,兵器越长,使用者就越有机会获得相对的优势。马槊长将近4米,马刀一般1米左右,对战之中你说谁的优势更大?

关于古代武器的杀伤力,通常可以这样来说,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也就是一个身着铠甲的骑兵,身中数箭,或者身中数刀,往往还能继续战斗,但是只要被刺中一枪,就不能继续战斗,甚至直接挂掉。在古代类似于枪伤的贯穿伤是最为致命的。所以长柄骑兵武器的使用长盛不衰。

但是长柄武器,如骑枪之类的武器在使用上有一个很大的局限,那就是在高速的骑兵冲锋之中是不能直接刺人的,只能将对方挑落马下。可以想象一下,用一根棍子高速向墙撞去,反向作用力甚至直接可以将你撂倒。而马槊在使用上就没有这种问题——因为极具韧性,马槊会直接将敌人弹挑出去,并造成致命划伤。

古代欧洲则是发明了一次性骑枪,用苹果木制作的骑枪,刺中对方枪兵之后就会折断,进而保护己方骑手。

相形之下,中国的马槊武将,凭借复合型槊杆的刚柔并济,加上娴熟的操槊武艺,胯下马,掌中槊,真可以杀个七进七出,所谓马上得天下,的确不是吹的。

最后,用《资治通鉴》李世民谓尉迟敬德语做结语——

世民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