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明朝末年凑个十万大军去打仗都极其困难呢?

2023-05-10 16:49:15  [来源:]    
字体:【

明朝早期实行的是军户制度,也就是说,社会上有那么一部分人被列为“军户”。需要打仗了,就召集你,你就得上前线。平时不打仗,你就在家里种地,作为酬劳,你是不用交田赋和服徭役的。

这样一来,军队最重要的一笔开销——军饷,就被省下了。国家不用给军户发饷,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同时军户农闲的时候就练武,具有职业军人的素质,如同俄国的哥萨克人一样,战斗力很强。

其实不仅仅是明朝,中国历史很多朝代初期都是实行类似的军事制度的。比如唐朝,他前期就是“府兵制”,也是和明朝一样的。我们熟悉的《木兰辞》里面木兰他们家也是军户。

那么,这么好的制度,为什么到后来就走样了,坚持不下去了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的增加。

老军户会慢慢地衰老,他会有后代,后代会继承他军户的地位。但是,问题在于,免税的土地是有限的,而军户的后代肯定不止一个。比如一个老军户有三个儿子,有三十亩国家免税的土地。到老军户临终的时候,他当然会把土地平分给三个儿子,因为并不是总有战争的,不打仗的时候还是多,这样的话,拥有免税的土地是非常划算的。真要打仗了,三个儿子轮班去好了。

但是,再往下传就不好办了。人口繁殖得越来越多,但是土地就那么一块儿,分来分去就没有意义了。

到这个时候,就没人愿意去打仗了。你想啊,白白顶着个军户的名头,却享受不到什么好处,打仗了却要去送死。谁去呀?傻子才去呢。

到这时,军户往往就会装病,或是逃亡,昔日强大的军队就不存在了。

因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一般到了百十年左右,不管是什么军户制度,还是府兵制度统统都要宣告报废。想要拥有能打仗的军队,那就必须发军饷来募兵了。

明朝就是这样,早期都是卫所、军户制度,到了中期,军户制度就运转不灵了,只好改为募兵。戚家军就是招募来的军队,大家都拿军饷的。

而到明朝末期,像历代封建王朝一样,都会发生财政危机。这是因为封建统治阶层的人数不断膨胀,享乐的人越来越多,纳税的人却越来越少。老朱家的子孙后代越生越多,个个生下来就享尽荣华富贵。而社会上有点能耐的人都会想办法混到一个官员之类的身份,有了身份就可以免税。交税的贫苦百姓则越来越无法承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各级官员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却越来越苛刻。于是政府的财政危机就越来越严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集结一支庞大的军队去作战是十分困难的,关键就是没有饷银。为了抗击清军和剿灭农民起义军,明朝当局不得不饮鸩止渴地开征“三饷”,也就是练饷、剿饷、辽饷。这三项额外的征收,让无数百姓膏血全枯、家破人亡,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