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历来农民和市民就是一对矛盾体。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从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上看到,某地蔬菜出现滞销,卖不出去,烂在地头。不知道是不是媒体发达了,信息传播快了,反正哪里一有农产品卖不出的消息,我们公众就都知道了。
即便媒体给宣传造势,蔬菜依然还是卖不动,这里面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一、信息不对称。
产销两地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比如今年胡萝卜卖的好,第二年老百姓一窝蜂的都来种,导致产量激增,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甚至就会出现烂在地头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产销没有很好的对接好。
如果有行业协会来牵头,借助媒体通风,预计一下销量,可以有效安排种植,就不至于出现大面积滞销现象。
二、蔬菜集中上市。
市场供求关系就是这样,市场上的某种东西多了,价格自然就会下落,这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蔬菜是充分竞争产品,就会收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风险,我们就应该选择错峰种子种植,拉开时间,别凑热闹。
咱们再来说说市区菜贵的原因:
流入百姓餐桌上的蔬菜,在我们目前来看,大部分还是经过线下传统渠道来的,经过一级,二级批发商或者更多的流通渠道来的。
每一个环节都要利润,这些利润从哪里来,就是层层加价来的,这样理解市民菜贵就显得容易多了,还是传统渠道环节太多,层层剥皮。
农村有句老话“种菜的不如贩菜的,贩菜的不如卖菜的”,农民是最不挣钱的,忍受着菜贩的压价,没有话语权,农民在这一链条上,无从把握自己的命运。卖菜的菜商直接连接市民,真正的利润都被菜商拿走了,市民也就成了高价菜的接盘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