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院士疫苗在《柳叶刀》发布一期临床实验结果,意味着什么?

2023-05-12 12:16:10  [来源:]    
字体:【

疫苗的研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前中英美三国走在世界前列,之前英美均已公布了他们的疫苗试验结果,但质疑声不少,而5月22日,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由我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教授负责的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消息瞬间引发巨大反响。根据该论文,我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在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中能够产生免疫应答,并且安全性良好,在接种后28天内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

1)初步评估证明疫苗安全性过关

本次论文报道的是疫苗I期临床试验,其主要目的是评估疫苗的安全性,探索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剂量限制性毒性等,试验共招募了 18-60 岁 108 名志愿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在各治疗组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总数的显着差异。

最常见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疼痛,总体上最常见的系统性不良反应为发烧、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但这些不良反应都不严重。严重不良反应一例,高剂量组一名受试者出现重度发热,并伴随疲劳、气短和肌肉痛的症状,但这些不良反应均在48小时内自行恢复。

严重不良反应有一例,高剂量组一名受试者出现重度发热,并伴随疲劳、气短和肌肉痛的症状。但这些不良反应均在48小时内自行恢复。

2)初步看,疫苗效果显著

虽然 1 期临床试验主要检测的是安全性,论文同样公布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在志愿者接种疫苗后定期采集其血液并进行检测,以确定该疫苗是否激活了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两方面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中产生中和抗体的部分,可以对抗感染,并提供一定的免疫力;而细胞免疫依赖T细胞来对抗病毒,而不是抗体。

三个剂量组都有免疫应答,不过高剂量组免疫反应强度更大:接种后 28 天,中和抗体也达到了峰值,以高剂量组更明显。经过分析显示,低剂量组中 28 人(78%)、中剂量组中 33 人(92%)、高剂量组中 36 人(100%)在接种后 28 天,显示针对刺突蛋白的阳性的 T 细胞反应和中和抗体反应。

3)不足之处:暂未纳入老年人进入临床试验等。

因为载体选择的是 Ad5 腺病毒,属于感冒病毒,大多数人感染过,人体内存在预存抗体,而研究发现这类预存抗体对疫苗的效果有负面影响;与年轻的接受者相比,年龄 45-60 岁的接受者似乎具有较低的中和抗体血清转化;尚无高危人群(60 岁以上)的数据,而据之前的研究,这类人群的免疫反应也较弱;将在第二阶段研究中纳入年龄超过 60 岁的参与者,因为该人群是 COVID-19 疫苗的重要目标人群。

4)引发嫉妒,境外已经谣言四起

根据环球网的报道,这个研究结果一发布,境外就已经出现了针对这个疫苗的多种攻击言论。因为在西方某些人看来,疫苗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是制药厂商用来绑架患者的产物,更有甚者,他们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疫苗研制中所需要的载体HEK293细胞会致癌的言论。但无论如何,这些反对者只是少数,也阻止不了疫苗的研究进程。

为什么陈薇院士自己认为需要谨慎看待试验结果?

但疫苗的主导者陈薇院士表示,对这些结果应谨慎解读,“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能完全保护人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这些结果为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积极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为何这么说呢?诚然,我们为之高兴之余也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根据药品上市的流程,后面还有II、III期的临床试验,可以说疫苗在短期内完成研究并上市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疫苗目前的试验对象只是健康成人,未来可能需要扩大到不同年龄段特别是老年人中进行试验,一方面疫苗扩大样本量试验后是否还会保持目前的效果并不清楚,而且因为新冠病毒在老年人中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比其他人群要高,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疫苗能否在老年人中起到预防作用并且能够安全地应用也不清楚。

所以对于这个成绩,陈薇教授反而显得比较淡定,因为她知道,未来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也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因此她也提醒要谨慎看待目前的实验结果。

结语

总之,这个消息无疑给笼罩在新冠阴霾下的全世界带来了曙光,给深受新冠病毒侵害的人们注入一剂“强心针”,距离我们彻底战胜新冠病毒又前进了一步。这是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究的首例报告,就连陈薇院士自己也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意味着我国在新冠疫苗的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最后,为了全人类的安全,我们非常期待疫苗能尽快面市,但同时也要理解疫苗研发的艰辛,对于后续的研究结果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