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03年,马哈蒂尔博士(马哈蒂尔医生出身,一般称他为博士以示尊敬)掌舵马来西亚,媒体对他22年任期的评价是“平衡好亚洲价值、伊斯兰教和民主的关系。他严厉批评西方的自由人权和对外干涉,坚持集体、互惠和忠诚的新亚洲价值观,其最大的成就是保持经济年均增长7%,双子塔的象征意义在于国企国家石油公司和国外资本的有机结合,它成为亚洲模式成功的标志。”
2018年,92岁的博士令人震惊地卷土重来,在清算纳吉布、叫停中资铁路和输油项目后,他越来越发现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格局、技术市场15年来发生的巨变:中国今非昔比,存在感不仅在体量与数量,更在地位与话语权。
作为马来人的代表,马哈蒂尔对华人在大马历史上的作用自有清醒认识。
英国著名记者拉平在《帝国斜阳》马来西亚篇中有精彩而中肯的描述:“马来人追随他们的精神和世俗统治者苏丹。通常浑浑噩噩、安分守己,不注意创造和竞争,希望一年中太平无事。华人最强健、雄心勃勃、相互支持、脑瓜灵活,来时身无分文,不知疲倦地工作、攒钱,勉励自己及家人,最后成为百万富翁。在任何需要专业化和现代技术的竞争中,华人迅速地甩掉马来人……多数印度人登船回国,而更多华人则留下。”
上述记录的背景如下:1930年以前,因为没有任何移民限制,英属马来亚人口急剧增加。到二战结束时,马来亚500万人口中,华人超过38%,马来人50%,印度人11%,而在马来人看来,华人似乎占据了整个国家!
民族性格永远不会改变,马来亚的华人如此,14亿中国人步伐更坚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全球金融市场惊涛骇浪、经济环境阴霾密布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技术引领等各方面均走在前列。
马哈蒂尔近来一再用中国的进步警示马来西亚,道理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