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试,于成龙有坚持不懈的决心,这哥为了进仕,从明朝开始考试,考到明朝亡了,考到清朝建立了,又去读了国子监,可惜,时乖命蹇,一直没有进士及第!
于成龙怎么到四十岁才去做官?主要是他以前没有做官的资本!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怀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参加了乡试,可省城太原考场的考官以权谋私,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有志青年于成龙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在考卷上直抒胸臆、针砭时弊、鞭挞丑恶。结果呢?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
这副榜贡生就是个备取生,算不得中举;不过呢,有参加会试的机会,会试之后呢?于成龙却以父亲年迈为借口,很悲壮地辞去了做官的机会,他又回到了家乡———来堡村。潇洒是潇洒,可惜并没出人头地!
满清铁蹄踏入中原后,于成龙“贼心不死”继续致力于考试应举。从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八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复读‘’了四年,于成龙是好学生,学习刻苦认真,本望一举成名天下知!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还是没成龙,又名落孙山了,而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其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生活负担徒然增加;雪上加霜的是,其父于时煌已年老多病,还需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然身体不错,可年纪大了,算不上一个劳力;而长子、次子又要上学,全家开支大收入少,家庭经济因此而拮据;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和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和柴米油盐,再无时间与精力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顺治十五年(1658年),老父于时煌病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进入大清国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他接受朝廷的委派,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去做县令。这个地方由于是偏僻、遥远的荒凉之地,没有人愿意去当县令!
也许是实在找不到人选了,也许是怜悯这哥多年寒窗伴春秋,已是一大把年龄了!朝廷就派他去罗城当县令了;这一去就时来运转,于成龙低分并不低能,他当官是一把好手。
他从广西罗城县令,干到四川合州知州,一路开挂!得到了三次“卓异”的举荐,康熙帝也不吝啬地多次表扬了他,说他为“清官第一”。康熙23年,他于两江总督任上去世时,已经68岁了;康熙追他谥号为“清端”,还赠他太子少保衔,雍正忌刻,但也让这哥进入了贤良祠,算得上生荣死哀了;这样,于成龙的级别最终升到了从一品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