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招破解婴儿“落地醒”原因。快来对照看看吧!
1.没吃饱。
孩子刚放下,就咂巴着嘴巴,吸吮着舌头要奶头。
这时,妈妈依据孩子吃奶的间隔时间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没有吃饱?
如果是没有吃饱就睡着,妈妈可以使用“酷刑”(抠抠脚底板,挠挠耳朵??等方式)促使宝宝继续吃饱后再入睡。此办法行不通的话,下次妈妈就要关注孩子吃奶的间隔时间,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的吃奶习惯。
如果确定是吃饱才入睡的,请继续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几个原因。
2.没拍嗝。
宝宝刚刚吃过奶,妈妈忘记了拍嗝,孩子也很快入睡。
如果此时放下孩子,平躺的姿势会让孩子的胃很难受。
那就抱起孩子让她的头靠在妈妈的肩头,妈妈轻拍孩子的后背,直到孩子轻声打嗝后再将她放在床上。
3.惊跳。
学名叫做“莫罗氏反射”。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常会因为“突然的声音”和“感觉到下坠”而突然举起双手,将自己惊醒。
此种现象大约在婴儿四五个月才消失。
对于“突然的声音”,妈妈在白天不用刻意安静,做事正常发出的声音需要让孩子慢慢适应。可以尝试在孩子入睡前讲故事,播放舒缓的音乐等方式让孩子适应环境中的声音。
如果妈妈实在困乏,保持安静让孩子入睡,妈妈可以轻松些,也无妨。
对于“突然的下坠”,妈妈在放孩子时,做到三点:放脚丫,屁股,背部,头;先侧放,再平躺;动作要慢、轻。
4.缺乏安全感。
婴儿在妈妈怀里,温暖舒适,还能感受到妈妈熟悉的心跳声。
突然将她放在冰凉的床上,婴儿肯定不会愿意。
解决方法有二:
一是给孩子布置一个相对较小而舒适温暖的空间,比如摇篮,婴儿床,围上床围,布置上幔帐。
二是给孩子准备一个“安慰物”,比如小米袋,厚毛巾,轻压孩子身体的胳膊或腿,或让婴儿抱扶着,安抚孩子入睡。
5.浅睡眠。
婴儿时期,孩子一个睡眠周期大概50分钟到一个小时,而浅睡眠状态大约要持续二十分钟左右。
此时的婴儿大脑皮层相对活跃,所以婴儿有时会做各种表情,笑,哭,皱眉,轻微睁眼等动作。
妈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是否处于这个阶段。只要孩子不大声哭闹,妈妈不用马上去抱哄孩子,等上一会儿再确定如何做。
6.缺钙。
孩子缺钙会导致宝宝精神亢奋,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睡不安稳,容易惊醒。而且宝宝汗腺增加,更容易出汗,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在宝宝出生后满15天,开始补充维生素AD,以促进钙的吸收。注意按剂量服用,可以吃到两岁。
7.胀气。
妈妈将孩子平放,如果孩子四脚乱蹬,满脸通红,说明孩子存在胀气的现象。
如果是胃里有气,可以拍嗝解决。
如果是肚子里有气,有经验的妈妈可以给孩子做排气操或者揉揉肚子,帮助孩子排气。
温馨提示:在孩子入睡前,尽量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8.坏习惯。
婴儿期的孩子身体比较轻,而且萌萌可爱。家长常会怜爱地抱在手中,不忍放下。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在怀抱入睡的习惯。
当妈妈独自一人再带宝宝时,这样的情况会让妈妈疲惫不堪。
建议在孩子婴儿期,妈妈可以利用噪声,光线帮助孩子形成白天,黑夜的概念。
入睡前,注意观察孩子的入睡信号,如不停揉眼睛,烦躁不安等,可以带着孩子躺在床上,运用轻拍、抚触,讲故事,唱歌谣等方式陪伴孩子入睡;然后再慢慢抽离自己。
孩子稍大些时候,可以给孩子固定入睡地方,固定入睡仪式,慢慢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入睡习惯。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