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9日电 6月28日,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支持下,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协办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企业现场会在天津成功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夏青林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兴会、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周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色云峰在会上做主旨报告,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孙钢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主持。来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单位的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重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在致辞中总结了近阶段中德合作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要继续发挥好交流合作的作用,营造互利共赢的合作环境,加强中德双方项目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中德合作在副部长级、执行级沟通机制,重点做好今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中德智能制造副部长级会议,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
二是务实推动项目合作,夯实中德合作基础,以中德合作试点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建立合作交流新载体,围绕智能制造、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机器人、工业软件等领域技术标准,在项目、行业、园区,点、线、面三个层次上组织开展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项目的遴选,支持若干有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的中德合作项目,发布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案例,扩大中德合作影响。
三是深化标准化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推广。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吸引中德著名企业研发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在高校设立教学机构、课程,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建立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技术联盟和创业创新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借鉴德国优秀人才培养经验。五是开展系列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合作发展环境。组织召开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等活动,交流双方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了解双方需求,借鉴成功经验,对接良好供需诉求,营造互利共赢环境,同时打造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何树山在致辞中指出提到,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专项实施意见和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积极推广人机智能交互、柔性理念生产等智能制造方式,广泛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控制。与此同时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要抓手,天津市积极承接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对接合作,来自德国的大众、西门子、施耐德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相继落户天津。在工信部公布的首批14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名单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培训基地和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两个项目入围,这些项目不仅提升天津制造业竞争力,也为下一步拓宽中国智能制造合作领域提供了示范和样本。
夏青林在致辞中指出,滨海新区将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支柱产业,目前已有14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新区。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了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着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中欧区域合作中心,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汽车制造、航空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六大产业。
张兴会就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培训基地项目推进情况作主旨报告,并介绍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下一步发展计划――牵手一流大学、依托一流企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探索产学研育人新机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搭平台、引机制、聚人才、促建设为基本工作思路,在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专业建设方面用了一亿资金,既要把材料成型、软件、通讯、能源与动力、物流、工艺美术等专业建设好,又要把11个国际化专业标准建设好,重点建设好航天工程和控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研究平台,尤其是在航天工程领域,要聚焦数控技术、智能制造要研究四个方向,七个技术问题,建立四个实验室。
周峰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评价体系的相关情况。中德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评价体系包括产业对接、标准化、培训基地、示范园区四大体系共21个模块,该体系已经在6月9日由中德联盟聘请18名产业相关专家进行了修订,可以为中德项目的项目遴选评审作为支撑。在制定中德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之外,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建立了企业智能制造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和平台,从诊断切入,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定位自身短板,建立合理的技术转型升级的路径规划,帮助企业排除相关问题并规避相关风险,包括投入产出带来的相关转型方面的风险。可以帮助用户逐步完成闭环优化,实现资源整合,最终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为目标。这套体系分为17个方向、28个模块,体现的是工业4.0分级概念,企业从2.0时代发展到3.0,是不断做精益生产、流程优化的过程,从精益生产导入期到提升期,再到精密生产高标准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都有相关不同层级的要求,该体系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定位企业各方向能力为工业几点0,为企业定制智能制造实施路径。
色云峰随后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非常愿意为各省市高校和企业服务,建立中德同步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工程,重点打造区域制造业创新基地、国际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培训中心,建立先进技术体系,完善智能制造培训中心和基地,对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智能制造培训。
在会议最后阶段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单位的企业代表就示范项目推进的成果与经验、示范项目的推广与应用前景、项目进展评估结果讨论等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